玉篇残卷
陈顾野王撰。参见《重修玉篇》。①五卷。这是清光绪初年遵义黎庶昌出使日本时所见到的古本《玉篇》残卷。起初在东京柏木探古处见到以下四卷:第九卷“言”部至“幸”部共22部、第十八卷后半“放”至“方”部共12部、第十九卷从“涂”至“洗”缺首尾的“水”部、第二十七卷“系”部至“索”部共七卷。后来日本西京知恩院方丈彻定为之借来高山寺东大寺崇兰馆和佐佐木宗四郎所藏的两卷:第九卷“册”部至“欠”部共5部,即东京柏木探古处第九卷中间所缺的5部;第二十二卷“山”部至“”部共14部。因此黎氏在日本所见到的《玉篇》残本为原书的第九卷、第十八卷、第十九卷、第二十二卷、第二十七卷,共五卷,其中后两卷完整不缺字。黎氏遂将这些残卷影印或摹刻,辑为《玉篇残卷》,收入所辑的《古逸丛书》中。1935-1937年间商务印书馆据以影印,是为《丛书集成初编》本。黎庶昌、杨守敬、李慈铭等均认为此残卷即顾野王《玉篇》原本。确切地说,这些残卷乃是唐初日本到中国的留学生和僧人据《玉篇》原本抄录带回日本的。《玉篇残卷》与今本相较,其释文繁详,引证博赡,时有顾氏按语,不似今本殊为简略;然“脱误之字连篇接简,几不可读”(李慈铭语)。②一卷。即原本《玉篇》第九卷,从“言”部到“幸”部,共22部,中间缺“册”至“欠”5部,藏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库。所据乃辗转传纂,上版致失行次。民国四年(1915)上虞罗振玉得见原本,遂影印之,以资与黎本互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