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玉台新咏

玉台新咏

十卷。南朝陈徐陵(507-583)撰。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梁时官东宫学士,陈时历任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其诗歌和骈文轻靡绮艳,为当时宫体诗重要作者之一。与庾信齐名,世称“徐庾”。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徐孝穆集》。此所选为梁以前之诗。案列肃《大唐新语》曰:“梁简文为太子,好作艳诗,境内化之。晚年欲改作,追之不及,乃令徐陵为《玉台集》以大其体。”据此,则知是书作于梁时,故简文称皇太子,元帝称湘东王。今本题陈尚书左仆射太子少傅东海徐陵撰,殆后人之所追改。如刘勰《文心雕龙》本作于齐,而题梁通事舍人。其梁武帝书谥,书国号,邵陵王等并书名,亦出于追改。其书前八卷为自汉至梁五言诗,第九卷为歌行,第十卷为五言二韵之诗。虽绮罗脂粉之词颇多,而去古未远,尚有讲究温柔敦厚之理,未可概以淫艳斥之。其中如曹植弃妇篇、庾信七夕诗,今本皆失载,据此可补阙佚。又如冯惟讷《诗纪》载苏伯玉妻盘中诗作汉人,据此知为晋代。梅鼎祚《诗乘》载苏武妻答外诗,据此知为魏文帝作。古诗《西北有高楼》等九首,《文选》无名氏,据此知为枚乘作。《饮马长城窟行》,《文选》亦无名氏,据此知为陈琳作。其有资考证者,亦不一。明代刻本,妄有增益。故冯舒疑有庾信入北之作,江总滥擘戕之什。第元祯本,颠倒窜改更甚。此本为赵宦光家所传宋刻,有嘉定八年(1215)永嘉陈玉父重刻跋,最为完善。间有后人附入之作,如武陵王闺妾寄征人诗,沈约八咏之六诸篇,皆一一注明,尤为精审。然陈玉父跋称初从外家李氏得旧京本,间多错谬,复得石氏所藏录本以补亡校脱。如五言诗中入李延年歌一首,陈琳《饮马长城窟行》一首,沈约六忆诗四首,皆自乱其例。七言诗中移东飞伯劳歌于《越人歌》之前,亦乖世次。疑石氏本有所窜乱,而陈玉父因之,未察之故。观刘克庄《后村诗话》所引《玉台新咏》,一一与此本吻合。而严羽《沧浪诗话》谓古诗《行行重行行》篇,《玉台新咏》以《越鸟巢南枝》以下另为一首,此本仍联为一首。又谓《盘中诗》为苏伯玉妻作,见《玉台集》,此本乃溷列传元诗中。邢凯《坦斋通编》引《玉台新咏》,以《谁言去妇薄》一首为曹植作,此本乃题为王宋自作。盖刘克庄所见即此本,严羽等所见者又一别本。是宋刻已有异同,非徐陵之旧。特不如明人变乱之甚,为尚有典型。其书《大唐新语》称《玉台集》,《元和姓纂》亦称梁有《闻人蒨诗》载《玉台集》。然《隋志》已称《玉台新咏》,则《玉台集》乃相沿之省文。今仍以其本名著录。有纪昀家藏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刊本,北京中国书店(1986)吴兆宜注影印本。

猜你喜欢

  • 哄堂词

    一卷。宋卢炳(约1131前后在世)撰。卢炳字叔阳,一作叔易,号丑斋。其里籍,生卒年均不详。仅知嘉定七年(1214),守融州,被论凶狠奸贪,放罢。集中有“庚戌正月”字,据嘉定七年推算,当为绍熙元年(11

  • 松窗小杂

    见《松窗杂录》。

  • 沪游杂记

    见《官场现形记》。

  • 集韵表

    一卷。民国施则敬撰。是书因陈澧治《广韵》之法以治《集韵》。认为陈氏所考“喻”“为”二纽,口治心治俱难解析,复并“喻”“为”为一纽。而从黄侃分微于明,考《集韵》为四十纽。复统之以二十三摄,制为一表。以韵

  • 通纪集略

    五卷。明钟惺(1574-1624)撰。惺字伯敬,号退谷、晚知居士,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万历进士。累官至福建提学佥事。另著有《史怀》、《古书归》、《唐诗归》、《诗合考》、《隐秀轩集》等。该书上起太

  • 豫章诗话

    六卷。明郭子章(详见《衣生易解》)撰。是书专记豫章(江西南昌)一地的诗坛情况。所录历代诗人,皆与豫章有关,或为豫章之人,或曾在豫章任职,或曾到豫章游历,颇有地域特色。书中内容辑自他人著作,采自郡县志书

  • 文选楼丛书

    ①三十四种,四百七十八卷。清阮元(详见《经籍纂诂》)辑刊,阮亨汇印。丛书所辑,部分为阮元自撰,其他为同时代学者所著,以经史考据、金石学等著作为主,所收著作可代表乾嘉时代学术之盛。阮元著作有《揅经室集》

  • 唐石经考异补

    一卷(涵芬楼影印本)。孙毓修编次。毓修字星如,江苏无锡人。书不分卷,后有戊午二月孙氏跋。此书本是袁廷梼手写的钱大昕《唐石经考异》稿中,臧庸堂、顾千里、瞿中溶、袁廷梼诸家批校的签记。涵芬楼影印钱稿时,孙

  • 蟫史

    十一卷。明穆希文(生卒年不详)撰。穆希文著有《说原》。本书专记鸟兽事实,所以名曰“蟫”,然而,蟫乃蠹鱼之别目,并非虫之总名。制名即有些不妥。全书分为羽虫、毛虫、鳞虫、甲虫、诸虫五类。

  • 玉川子诗集注

    五卷。清孙之騄(生卒年不详)注。孙之騄字子骏。浙江仁和(今杭州)八。约康熙五十年(1711)前后在世。贡生。雍正间,官庆元县(今浙江)教谕。玉川子,乃为唐诗人卢仝(?-835)之自号。他的诗对当时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