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温病条辨

温病条辨

六卷。清吴瑭(1758-1836)撰。吴瑭字鞠通,仪征(今江苏淮阴)人。年青时习儒,十九岁时因父亲病故,哀痛欲绝,发愤攻医。四年后,其侄又病温,遍请时医治治疗不效。吴瑭因当时初学医术,对温病亦不得要领。三年后在京师检校四库全书,得览吴又可《温疫论》,深受启发。经过十年时间的临床和理论钻研,对温病颇有心得。著有《吴鞠通医案》、《医医病书》、《解产难》、《解儿难》等书。吴氏在学术上师承张仲景、叶天士,处方用药无门户之见,对经方、时方均能灵活运用。吴氏治学审慎,精益求精,认为“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此书初成于嘉庆三年(1788)。为吴氏采集历代名家医述,去其驳杂,取其精华,间附己意及考验,仿《伤寒论》条文体例撰著而成。约十五万字。卷首引经文为纲,分注分目,原温病之始,名“原病篇”。卷一为上焦篇,论述各种温病上焦证;卷二为中焦篇,论述中焦各种温病及寒湿证证治方药,并于湿温之中论疟、痢、疽、痹等病;卷三为下焦篇,阐述温病下焦证证治方药,并附寒湿数条,兼述由温热之邪所致便血、咳嗽、疝瘕、疟、痢、疸、痹等杂病;卷四为杂论,论述温病诊断和治疗等有关问题,补充三焦治法精义及病后调理,使用者心目了然,不致于临证混淆,有治上犯中、治中犯下之弊;卷五为解产难,证产后三大证等;卷六为解儿难,结合温病理、法、方、药讨论小儿病理、用药及急慢惊风和痘症等。正文前有凡例十四则,以明吴氏著书的本义和要领,很有提纲挈领、示人规矩之意。书中记病二百三十八条,用方一百九十八首。直接采自叶氏《临证指南》的有九十九条、九十二方;采自《伤寒论》的有三十一条、三十方;采自《金匮要略》的有九条、九方;采自《温疫论》的有四条、四方;采自陈无择一方;喻嘉言一方;李东垣《脾胃论》一方。并从李东垣普济消毒饮衍化出银翘散加减治温毒,从戴思恭的香薷饮衍化出新加香薷饮治暑月感冒等证。此外又采集陶弘景、许叔微、张洁古、朱丹溪、张景岳等二十余家之说。吴氏吸取明清以来温病学说成就,根据温病为热证易伤阴液特点确立清热养阴治疗方法,使保津养阴法系统化、全面化,同时总结出辛凉保津、急下存阴、清心开窍、甘寒生津、咸寒滋阴、育阴潜阳诸法,并制定了一系列实用有效方剂,如清营汤、清宫汤、化斑汤及一甲、二甲、三甲复脉汤等,均有独到之处。吴氏受前贤三焦论述的启发,引申叶天士之说,创立三焦辨证论治学说,即以三焦辨证为纲,病名为目,由上而下,概括论述温病的发病、传变、转归的规律。三焦与卫、气、营、血辨证相纵横,形成完整的温病辨证论冶体系。吴氏把温病分为风湿、温热、温疫、温毒、暑温、秋燥、冬温、温疟共九种,并以条文形式论述其病因病机、证候、治法、方药以及注解说明,条理清晰,便于阅读和领会运用。吴氏继承和发展了《内经》、《伤寒论》以及叶天士以前的一切温病学方面的成就,对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此书文字简要,立论新颖。为至今对急性传染病的防治有临床指导意义。温病学中很有价值的参考书。有嘉庆十七年(1812)淮阴汪廷珍刻本,光绪三十一年(1905)扫叶山房刻本,199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猜你喜欢

  • 惟清斋法帖

    十四卷。清铁保(1752-1824)书。铁保旧谱姓爱新觉罗氏,后改董鄂氏。字冶亭,号梅庵、铁卿。满州正黄旗人。官两江总督、吏部尚书。工诗文书画,其书与当时刘墉、翁方纲齐名。此帖为临唐宋诸家书四卷,续临

  • 诗余图谱

    三卷。《附录》二卷。明张綖辑。綖字世文,一作世昌,号南湖,江苏高邮人。生卒年皆不详。正德八年(1513)举人,八次会试皆不第。后谒选武昌通判。有《杜诗通》,已著录。是编取宋人歌词,择声调合节者一百一十

  • 诗序非卫宏所作说

    一卷。近人黄节(1873-1935)撰。黄节原名晦闻,字玉昆号纯熙,后改名节。广东顺德人。近代著名学者、作家、诗人。有《蒹葭楼诗》、《曹子建诗注》等书行世。诗序作者为谁,或云子夏,或云卫宏,或云子夏作

  • 议史摘要

    四卷。其文是吕祖谦(1137-1181)《左氏博议》之增订注释。吕祖谦字伯恭,南宋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祖籍寿州(治今安徽凤台),隆兴时进士,后又中博学鸿词。历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

  • 静惕堂书目

    一卷。明曹溶撰。曹溶(1613-1685),字洁躬,又字秋岳,号倦圃,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崇祯十年(1637)进士,官至御史,对宋元人文集有浓厚兴趣。是编又称《静惕堂宋元集书目》,即曹氏所藏各代诗文

  • 集注毛诗

    一卷。梁崔灵恩撰。清马国翰辑。崔灵恩,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人,约生活于510年前后。少笃学,尤精于“三礼”、“三传”。先仕北魏为太常博士,梁天监十三年(514)南归。武帝因推崇其儒术,拜为员外散

  • 石林诗话

    一卷。宋叶梦得(1077-1148)(详见《石林春秋传》)撰。是书为宋代诗论著作。约成书于南渡前后。在体例上承袭旧制,以纪事为主,兼以议论和考证。同时,又辑录了众多的诗坛轶事,几乎涉及了北宋所有的知名

  • 巴山七种

    二十二卷。清王侃撰。王侃字迟士,西川温江(今属四川省)人,生卒年不详。以贡授州判,不就。著作除本书所收外,尚有《治官记异》、《字通》。《巴山七种》目次为《皇朝冠服志》二卷、《治平要术》一卷、《放言》二

  • 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

    一卷。毛扆编。毛扆(1640-1713),字斧季,江苏常熟人。酷爱藏书,是著名藏书家汲古阁主人毛晋的第五子,幼聆父训,承家学遗风,亦擅校勘。因拟售书于吴江潘耒(1646-1708)而撰此书目,后转售泰

  • 音韵同异辨

    八卷。清单可琪撰。可琪字东圃,山东高密人。是编为防止考试误用韵字而编辑。旨在分辨韵字同异,所载俱系不同韵部兼收之字,或平韵兼收,或仄韵兼收,或平仄韵兼收。所释音义俱本《佩文韵府》及《康熙字典》,择其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