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钓遗风集
四卷。明萧鸣凤(约1529前后在世)编。萧鸣凤字子廱,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卒年不详。正德九年(1514)进士。官至广东提学副使。事迹具《明史本传》。鸣凤父显,字文明,别号海钓。永乐二年(1404)进士。官至给事中。其卒后,李东阳等各为诗以哀之,题曰《海钓遗风》。鸣凤因取其父遗诗及东阳等所作序传并为此集,仍其旧名。体例糅杂,编次殊为无法。《四库全书》列为存目。
四卷。明萧鸣凤(约1529前后在世)编。萧鸣凤字子廱,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卒年不详。正德九年(1514)进士。官至广东提学副使。事迹具《明史本传》。鸣凤父显,字文明,别号海钓。永乐二年(1404)进士。官至给事中。其卒后,李东阳等各为诗以哀之,题曰《海钓遗风》。鸣凤因取其父遗诗及东阳等所作序传并为此集,仍其旧名。体例糅杂,编次殊为无法。《四库全书》列为存目。
一卷。明康海(1475-1540)撰。康海字德涵,号对山、浒西山人、沜东渔父。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与李梦阳为诗友,常相唱和,并非议先辈。正德初,李梦阳下狱,康海向刘瑾
二卷。清徐端撰。徐端,字肇之,德清人。乾隆间以通判官东河河工。嘉庆间累官江南河道总督。明习河事,授吏程功,因著此书。光绪十四年(1888)刻印。其所论大旨为,需重防患于未然。并谓凡有河堤之责者,但能守
十卷。清释昌立纂辑。史椿龄、陈寓泰编次。释昌立,号小支者,道光间建隆寺僧。史椿龄,江都(今江苏省江都县)人,陈寓泰,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建隆,宋太祖开国年号,太祖平李重进于扬州,即在驻地建寺,并以建
一百六十卷。明邱浚(1420-1495)撰。邱浚字仲深,琼山(今海南海口)人。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精熟典籍,著有《家礼仪节》、《邱文庄集》、《投笔记》等。此书为补南
十卷。宋吴仁杰撰。仁杰洛阳人,住在昆山。字斗南,又字南英,自号隐。通博经史,讲学于朱熹之门,进士。国子学录。有《古代周易》、《洪范辨图》、《两汉书刊误补遗》等著作。《补遗》十卷之中补《汉书》八卷,补《
六卷。清阎若璩(《详见《尚书古文疏证》)撰。阎若璩出生于太原,曾寄居山阳。《尔雅》称:晋有潜邱。《元和郡县志》称:潜邱在太原县南三里。若璩取“潜邱”以名其书,有无忘故乡之意。此书传世本有二,一是山阳吴
二十五卷。唐张说(667-731)撰。张说字连济,又一字说之,号燕许大手笔,原籍河东(山西永济),后迁居洛阳。文学家、学者,官至唐大臣。张说前后三秉大政,掌文学之任三十年。于唐玄宗朝倡导开馆置学士,广
三卷。《日新录》,一卷。南宋于恕(生卒年不详)编。于恕生平事迹不详。据卷首于恕自序,可知其为张九成的外甥。张九成(1092-1159),字子韶,号横浦居士,又号无垢居士,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游
二卷。清杨长年(1811-1894)撰。杨长年,字朴庵,江苏江宁(今南京)人。同治九年(1870)考中举人,时年已六十,部选武进县都谕,未赴任。同治十年(1871)参加会试,不第。返省主持上海敬业书院
二十八卷。清释际祥纂辑。净慈寺创建于吴越,至明天启间,住僧大壑,始修寺志十卷。清乾隆初,僧篆玉葺续志,裁去数十页,皆大辂椎轮之作。雍乾之际,屡奉特旨修葺,遂为东南巨刹。全志28卷,卷首谕旨、御制文、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