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法书要录

法书要录

十卷。唐朝张彦远(生卒年不详)撰。张彦远,约生于元和十年前后,字爱宾,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据《三祖大师碑阴记》和张彦远之先祖张嘉贞“相玄宗”,其子延赏“相德宗”,延赏子弘靖“相宪宗”,弘靖子文规,文规子彦远。故唐书称张彦远之祖为弘靖。张彦远博学能文,工书善画。“盖自宣宗大中之初,由左补阙为主客员外郎,寻转祠郎”,后出为“舒州刺史”,“久之复入为兵部员外郎”,“僖宗乾符二年累迁至大理卿。”(余嘉锡《四库提要辨正》)。《法书要录》与《历代名画记》是张彦远两部重要著述,他曾自谦云“书则不得笔法,不能结字”,“画又迹不逮意,但以自娱”。但从这部著作中可以看出张彦远家学广博,造诣颇深。他曾以八分书录前人诗什数篇,仿古而出奇,非常人可比。张彦远在《法书要录本传》中曰:“得此二书,则书、画之事毕矣。”《法书要录》是一部书学论著汇编,收录自东汉一直到唐元和时期各家书法理论以及著名法书。但对某些见不到的书,只存其目;也有一些有录而无书者,如一卷中“王羲之教子敬笔论”、三卷中“蔡恽书无定体论”、四卷中“张怀瓘六体书”、“颜师古注急就章”等篇为张氏所删,不知何故,可谓憾笔。《法书要录》大体上按照时间的顺序分众家之书论为十卷。其中前两卷收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期间书论共十八篇(包括无书之目录);卷三至卷四为唐代书论二十一篇;卷五与卷六是窦息的《述书赋》,上、下两篇各为一卷;卷七至卷九为张怀瓘《书断》之上、中、下三篇各立为卷;卷十为《右军书记》。《法书要录》采摭繁富,自汉以来佚文遗篇,多赖此书得以流传,以致庾肩吾、李嗣真、张怀瓘、窦息等人皆本此书录;尤其最后一卷《右军书记》附王羲之帖四百六十余幅,兼献之帖十七幅,为后代书法的研究与发展留下了珍贵的基础史料。《法书要录》有《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书苑》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明正德嘉靖间刊本、《何义门校本》本、《四库全书》本。1984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范祥雍点校,启功、黄苗子参校本。1986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洪丕谟点校本。

猜你喜欢

  • 平定粤寇纪略

    见《平定粤匪纪略》。

  • 印江县志

    二卷,清郑士范纂修。郑士范,凤翔人,曾任印江县知县。印江为古思印之地。汉为酉阳县。隋为务川县。旧无志乘。道光中,郑士范任县令,为补无志之缺,遂撰成此书。《印江县志》道光十七年(1837)写本,共二卷。

  • 经世大典图地理考证

    三卷。清丁谦撰。丁谦,字益甫,又字广文,浙江仁和人,清光绪年间任象山县司校。丁氏在象山任教期间,以实事求是之学,课士多有成就,暇日读诸家书,病其疏舛,对有关古今中外地理著述为之疏通考证,著述颇富。著有

  • 东书堂集古法帖

    十卷。明周有敦(生卒年不详)摹。周有敦,博学工于文词,善书画。此帖取材于宋淳化《绛帖》与《秘阁续帖》,同时又增入其它宋元墨迹;其中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为分卷标志。该帖中小楷及

  • 琼州府志

    四十四卷首一卷清明谊修,张岳崧纂。明谊,蒙古正黄旗人,进士,道光十八年(1838)任琼州知府。琼州郡志,始于康熙十五年(1676)牛天宿,四十五年(1706)贾堂重修,乾隆三十九年(1774)肖应植续

  • 新修江宁府志

    五十六卷。清吕燕昭修,姚鼐纂。吕燕昭,字仲笃,河南新安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举人,官知县,擢知州,迁知府,嘉庆十二年来任江宁知府。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旧称惜

  • 使黔草

    三卷。清何绍基(1799-1873)撰。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一作猿叟)。道州(今湖南道县)人。道光十五年(1835)中举,次年举进士,选庶吉士,后授编修,历任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提调等职,历

  • 三华集

    ① 十八卷。明钱子正、钱子义、钱仲益合刻。钱子正、钱子义兄弟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皆工诗,子正有《绿苔轩集》六卷;子义有《种菊庵集》四卷。钱仲益是子正之从子,名永升,以字行。有《锦树集》八卷。三人之

  • 归庵文稿

    八卷。清叶裕仁(1809-1879)撰。叶裕仁字复三,号涵溪。镇溪(今江苏太仓)人。叶裕仁举孝廉方正,所著《归叶文稿)凡八卷。卷一收论一篇、序跋三十篇;卷二收序跋八篇、书十三篇、诅文一篇;卷三收赠序五

  • 书法正传

    十卷。明冯武(1627-?)撰。冯武号简缘。常熟(今江苏常熟)人。清代书法名家冯班之从子。康熙四十六年(1707)八十一岁,馆于苏州缪日芑家,为其述此书。此书专论正楷之法,书前有冯武自序,次为凡例八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