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趣楼诗
一卷。清陈宝琛(1828-1935)撰。陈宝琛,字伯潜,号弢庵,福建闽县(今属福州市)人。同治戊辰(1868)进士,授编修,官至太傅、毓庆宫授读。任京官时与张之洞、张佩纶齐名,光绪十年(1881)以内阁学士襄办南洋军务,不久因母逝世返里,此后二十余年一直在家乡蛰居。著有《沧趣楼文存》。所居螺江,有沧趣楼,诗中对其周围环境多有描述:“而楼奇峰五,折叠若屏风。”“留客便盘圆石坐,借书惯坐绿阴摊。”集中有与乡里谢枚、龚霭仁、陈木庵等人的唱和之作,亦有家国沧桑之感,如《访慈仁寺松》:“身历浩幼兀不知,却对霜鬓怜吾衰。”《访崇效寺楸》:“虞山帝傅常独至,自写伊郁酬清幽。天回地转讵所料,痛定思痛将谁尤。”宣统元年(1909)陈宝琛被重新起用,离乡赴京时,赋诗留别,表现了前途难测、将审慎行事的态度:“屏居越两纪,一壑甘长终。谁知无心云,去住随天风。”“欲别谢知爱,所期谢无穷。行藏吾自审,不用哀龙钟。”其诗的内容多写士大夫颓丧失望、感伤忧愤,也有吟花弄草的闲适之作。其艺术风格属晚清“同光体”,枯淡迂缓,生硬晦涩。他学习韩愈和王安石,但艺术造诣却远甚。此卷收诗一百五十五首,分古、近两体,被陈衍选入《近代诗钞》。此卷有商务印书馆陈衍《近代诗钞》选本。1939年刊刻《沧趣楼诗集》,线装四册,共十卷,附词一卷,按年编排,本书所收之诗尽载于该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