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汉阳县志

汉阳县志

三十二卷,附续志一卷。清刘嗣孔修,刘湘煃纂。刘嗣孔,字宗儒,陕西绥德县人,举人,官汉阳知县。按汉阳县,历千百年,迄无专志可考。《文渊阁书目》载:有明永乐十九年(1421)以前汉阳县志一册,不著撰者姓氏。《同治汉川志》人物文苑载:有崇祯十四年(1641)方以知纂修《汉阳县志稿》,二书俱未见。乾隆间县令沈孟坚创修县志,延刘湘煃等编纂,未竣离去,刘嗣孔继任,采取旧稿,重加订正遂成此志。乾隆十三年(1748)刻印。每卷分列一纲,为舆图、沿革、疆域、星野、山川、城池、堤防、赋役、风俗、物产、学校、禫祀、分署、兵防、古迹、秩官、名宦、良吏、选举、乡贤、宦业、封爵、忠臣、孝子、文学、懿行、隐逸、方伎、列女、方外、著述、杂记。分十八子目,各以类从。此编遵仿康熙六年(1667)陈国儒所修府志,搜求碑铭传记事迹可信者,依序采录,成一邑之志。所列纲目,体制无讹。其著述志为创立,以县中著书立说不乏其人,藏弃之家每多抄本,又非志所能收,特仿《汉书·艺文志》例,编立一门,存其书目,以备日后采择。杂记志事非常见者,他志概摈弃不录,此志以闻见所及,采之备印证。此志历时甚久,始克成书,使之后作者,有所考鉴。② 三十六卷,首一卷,清裘行恕修,邵翔纂。裘行恕,字慎甫,江西新建人,举人,官汉阳知县。县志自乾隆十三年(1748)县令刘嗣孔修后,历七十年久未续修。裘行恕重加增辑,历数月而志成。嘉庆二十三年(1818)刻印。分三十四类,子目十附列。此志分类设目与刘志略有异同,当时淮盐运楚,行销全省,盐船停泊汉阳镇,是楚盐总汇之处,刘志仅记本境行销纲引,而全省销量总数无从稽考,故此志特列盐法一门。秩官志,乾隆以前刘志均已胪列,此志以乾隆元年(1736)以后,文职县令丞尉,武职游击守备,俱细载其籍贯、任事年月,此志将刘志的名宦志、良吏志合为一编,细为考核,削重登者,补遗漏者,刘志以后者,俱核实登载。此志增艺文志一门,分上下二卷,碑记赋序等篇,采录无遗,诗章附于古迹,照旧全载,其余与县事无关的,概从删削。此志遵刘志体例,补遗订误,使数十年来典章文物不致散失,足以广见闻。

猜你喜欢

  • 和靖诗集

    四卷。宋林逋(967-1028)撰。林逋,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孤力学,恬淡好古,隐居西湖狐山二十年,终身不仕,所居植梅蓄鹤。世称其“梅妻鹤子”。死后赐号和靖先生。其诗如其为人,风格淡远,多

  • 杨文敏集

    二十五卷。明杨荣(1371-1440)撰。杨荣初名子荣,字勉仁,建安(今福建省建瓯县)人。建文进士,初任编修,永乐时,明成祖朱棣召入文渊阁,以多谋能断,为成祖所重,并为之更名杨荣,多次随行北巡,升至文

  • 观物博异

    八卷。法国普谢(生卒年不详)撰,加拿大季理斐(1862-1931)译,临桂李鼎星述。普谢始末未详。季理斐,加拿大传教士,1888年被加拿大长老会派来中国,在河南传教,1899年调往上海广学会任编辑,1

  • 春秋穀梁传徐氏注

    一卷。晋徐乾撰,清马国翰辑。据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著录有《禘梁传》徐乾注十三卷,下注云:“乾字文祚,东莞(今山东诸城)人。”杜佑《通典》也说,徐乾,晋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376-396)中太学博士

  • 辋川志

    六卷。清胡元渶撰。胡元渶,字筱碧,江西新建人。道光间陕西蓝田知县。辋川位蓝田县南峣山之口,水沦涟如车辋,故名辋谷口,即峣山口。其地两山对峙,水从北流入霸。《旧唐书·文苑·王维传》,得宋之问蓝田别墅。《

  • 淡静斋文钞

    六卷。《诗钞》六卷。《祭仪考》四卷。《说课》二卷。《邶风说》二卷。《离骚笺》二卷。清龚景瀚(1747-1802)撰。龚景瀚,字海峰,福建闽县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进士。历官合州知州,兰州知府。其

  • 十三经字辨

    清陈鹤龄撰。鹤龄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字瑶宾,南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初著有《五经四书字辨》,后又进行补订成为此书。刻于乾隆三十年,前为校画,后为校音,颇多舛漏。所谓十三经,指《大学》、《中庸》、《论语

  • 职官分纪

    五十卷。宋孙逢吉(生卒年不详)撰。孙逢吉字彦同,富春(今浙江省富阳)人。宋隆兴元年进士。宋宁宗时官秘书监、吏部侍郎。此书专门纪宋以前各朝代的官制,每官先列周官典章,次叙历代制度的沿革、名姓故事。引文系

  • 陈布政行略

    一卷。清陈子辂撰。子辂,晚清人,生卒年及事迹未详。此书记其父陈嘉树事迹。嘉树字亭玉,江苏仪征人。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历任编修、济东泰武临道、广东盐运使、按察使、布政使、山西按察使、布政使等官。

  • 易例

    ① 二卷。清惠栋撰。惠氏《周易述》目录中曾列有《易微言》等七书,除《易微言》附刊于卷末,其余并有录无书。此书即其七书之第三种。乾隆间于潮阳刊版单行。此书最后一条说:“《坤·文言》述坤云妇道也,妻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