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毛诗古音考

毛诗古音考

四卷。明陈第撰。陈第(1541—-1617)字季立,号一斋,又号温麻山农,连江(今福建连江县)人。万历间秀才,以诸生从军,官至蓟镇游击将军,致仕归。所居世善堂藏书极富。精音韵训诂之学,尚著《读诗拙言》、《伏羲图赞》、《尚书疏衍》、《屈宋古音义》等。《四库全书提要》云:“言古韵者自吴棫,然《韵补》一书庞杂割裂,谬种流传,古韵乃以益乱。国朝顾炎武作《诗本音》,江永作《古韵标准》,以经证经,始廓清妄论。而开除先路,则此书实为首功。大旨以为古人之音原与今异,凡今所称叶韵,皆即古人之本音,非随意改读,辗转牵就,如‘母’必读‘米’、‘马’必读‘姥’,‘京’必读‘疆’,‘福’必读‘偪’之类,历考诸篇,悉截然不紊。又《左》、《国》、《易象》、《离骚》、《楚辞》、秦碑、汉赋,以至上古歌、谣、箴、铭、颂、赞,往往多与《诗》合,可以互证。”陈第之前,讲古韵的人皆没有树立语言历史发展观点,分析古韵的方法不正确,所以吴棫、郑庠等人分韵虽宽,仍有很多字出韵。至陈第方明确提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陈氏于《读诗拙言》中尚云:“说者谓自东晋以来,中原之人流入江左,而河淮南北,间杂夷言,声音之变,或自此始。然一郡之内,声有不同,系乎地者也;百年之间,语有递转,系乎时者也。况有文字而后有音读,由大小篆而八分,由八分而隶,凡几变矣,音能不变乎?所贵诵《诗》读《书》,尚论其当世之音而已矣。《三百篇》诗之祖,亦韵之祖也,作韵书者,宜权舆于此。”陈第认为古人之音原与今异,凡今所称叶韵,皆即古人本音,非随音改读,辗转牵就者也。陈氏批评叶音说云:“夫其果出于叶也,作之非一人,采之非一国(按指《诗经》),何‘母’必读‘米’,非韵‘杞’、韵‘止’,则韵‘祉’、韵‘喜’矣;‘马’必读‘姥’,非韵‘组’、韵‘黼’,则韵‘旅’、韵‘土’矣;‘京’必读‘疆’,非韵‘堂’、韵‘将’,则韵‘常’、韵‘王’矣;‘福’必读‘偪’,非韵‘食’、韵‘翼’,则韵‘德’、韵‘亿’矣。厥类实繁,难以殚举。其矩律之严,即《唐韵》不啻。此其故何耶?”陈氏认为原因在于每个字在古音中皆有固定读音,因古音与今音不同,语音发生变化,后人“以今之音读古之作,不免乖剌不入,于是悉委之叶”了。陈第的最大贡献是首次对叶音等错误说法进行了彻底批判,从时地两方面说明古今语音是不相同的,语音是发展的,为古音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毛诗古音考》取《诗经》韵字四百四十四个,逐一“排比经文,参以群籍,定为本证、旁证二条。本证者,《诗》自相证,以探古音之源。旁证者,他籍所载,以及秦汉以下去《风》《雅》未远者,以竟古音之委。钩稽参验,本末秩然,其用力可谓笃至。……所列四百四十四字,言必有征,典必探本,视他家执今韵部分,妄以通转古音者,相去盖万万矣”(《四库全书提要》)。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卷十四云:“是编取《诗》之同韵者,列之为本证;已取《老》、《易》、《太玄》、骚、赋、《参同》、《急就》、古诗谣之类,胪列之旁证。二者俱无,则宛转以审其音,参错以谐其韵,无非欲便于歌咏,可长言咏叹而已矣。然其书条例贯通,考证精密,古韵之复明,实自季立始,顾亭林以下诸家,虽递有推阐,终以此为祖本焉。”书前有自序总目及明万历丙午(1606年)焦颙序。末有自跋。是书有明闽中徐氏刊本、清乾隆间刊本、光绪六年(1880年)武昌张氏校刊本,另有《学津讨原》本、《一斋全书》本等。

猜你喜欢

  • 南华合璧集

    五卷。明黄鲁曾(1487-1561)编。黄鲁曾,字得之,吴县(今属江苏)人。正德十一年(1516)举人,五岳山人省曾之弟子。本书编选长洲王宠(1494-1533)之诗,而附以己作,合为一集。王宠,字履

  • 枫山语录

    一卷。明章懋(1437-1522)撰。章懋字德懋,号暗然子,晚号谷滨遗老,兰溪(今属浙江)人。成化二年(1466),会试第一名。选为庶吉士,授编修。会上元内宴,命作灯诗,他不奉诏,且以疏谏,被贬为临城

  • 杲堂文钞

    六卷。《诗钞》七卷。清李邺嗣(1622-1680)撰。李邺嗣,原名文允,字杲堂(一字邺嗣),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顺治诸生,年十二、三能诗,有秀句。后受父亲牵连,下狱。自此绝意人世,借诗酒,以寄情

  • 山林清气集

    一卷。《续集》一卷。元释德净撰。德净字如镜。生卒年未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泰定天历间曾与仇远、冯子振,白珽诸人游。其诗皆五七言律体。续集共诗七十六首,而咏物者达五十三首。格调皆浅弱。末有附集一卷

  • 国朝经学名儒记

    一卷。清张星鉴(生卒年不详)撰。星鉴字纬余,别字问月,江苏昆山人。生平笃好说经之书。该书收清朝著名学者,据本传及各书序,详其居里及撰述之目。立身行事,略而不详,无关经学的撰述不收。以汉学为宗,讲求宋学

  • 天佣子集

    十卷。明艾南英(?-1647)撰。艾南英,字千子,号天庸子,江西东乡人,官至兵部主事,改御史。七岁作《竹林七贤论》,学识渊博,莫不周悉。与同郡章世纯、罗万藻、陈际泰收兴文化为己任,被世人称谓“章罗陈艾

  • 玄玄棋经

    一卷。宋晏天章(生卒年与事迹不详)撰。此书共十三篇,第一篇棋局,第二篇得算,第三篇权舆,第四篇合战,第五篇虚实,第六篇自知,第七篇审局,第八篇度情,第九篇斜正,第十篇洞微,第十一篇名数,第十二篇品格,

  • 汉石经残字考

    一卷。清翁方纲(1733-1818)撰。方纲字正三,号覃溪,顺天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乾隆十七年进士。历任编修,右中允,侍读,侍讲,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粤、赣、鲁等省学政,国子监司业,内阁学士、鸿

  • 永怀堂古注十三经

    见《十三经古注》。

  • 续修崞县志

    八卷。清赵冠卿、龙朝言修,潘肯堂等纂。赵冠卿字蔚堂,河北清丰县人,光绪三年(1877)进士,五年(1879)任崞县知县。按崞志创修于明嘉靖四十五年知县尹际可,其后万历间知县陆寿光及清乾隆二十一年邑令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