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经总要
四十卷。宋曾公亮(999-1078)、丁度(990-1053)等奉敕撰。《宋史》本传云: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举进士甲科,为政有能声。为人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累官至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尝荐王安石于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仁宗临哭,及葬,御书其碑首曰“两朝顾命定策亚勋之碑”。备极哀荣。丁度,《宋史》有传,字公雅,其先恩州清河人,后唐时徙居祥符(今河南开封)。度性淳质,不为威仪,居一室十余年,左右无姬侍,然喜论事,帝每以学士呼之而不名。著有《庆历兵录》五卷,《赡边录》一卷,《迩英圣览》十卷、《龟鉴精义》三卷、《编年录》八卷。《武经总要》则为奉诏领诸儒编纂而成,其功最大,公亮惟领其衔而已。晁公武《读书后志》云康定(1040年)中,朝廷恐群帅昧古今之学,乃命公亮等采古兵法及本朝计谋方略,编纂是书,五年而成,仁宗御制序文。其书分前后二集,集二十卷。前集制度十五卷、边防五卷。而卷十六、十八各分上下卷。后集故事十五卷、占候五卷。今考其书,多数卷内分目,目下又列若干子目,至为完备。前集制度十五卷,所论为选将料兵、讲武教例、叙战军争、车骑战法、奇兵制胜、侦察敌形、军行次第、下营择地、古今阵法阵图、本朝常阵阵法阵图、九地六形、攻城诸法、水战火攻、军用器械、赏罚条例、符契传信等等,举凡军队建设与作战的基本理论、制度常识,无不备载,边防五卷述河北诸路(定州、高阳关、真定府)、北番地、河东路、麟府路、陕西路、西蕃地界、成都都、潼川府路、荆湖北路、荆湖南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的古今沿革、地理方位、山川河流、道路关隘、兵员驻防等,并对河北、陕西、两广土著的发展始末、风土人情等也有论述。后集前十五卷为故事。故事者,前代之旧事也。曾公亮曰:“今采春秋以来列国行师制敌之谋,出奇制胜之策,并著于篇。随其效应,依仿兵法,以分其类目谓之故事”(《武经总要后集原序》)。即选取历代及本朝的战例,作为借鉴。共一百八十五门。如卷一《故事一》的“上兵伐谋”门,选前汉韩信击败楚将龙且、平定齐地等四战例来说明“上兵伐谋”的重要性,言而有征,不托诸空言。后五卷言占候,述阴阳五行、五星星变云气太乙、军行灾异、六壬遁甲等,多荒诞不经之言,无多可观者。《四库提要》谓仁宗为守成主,武事非其所长。公亮、丁度等又为儒生,未娴将略。所言阵法战具,多不实用。至于诸蕃形势,皆出传闻;所言道里山川,亦多刺谬,此诚中肯语。然其书“《前集》备一朝之制度,《后集》具历代之得失”,具有很大的史料价值,其功也不可没,令后人得以考见前代之制度。此书对后世影响至巨,《边防》五卷为后世《读史方舆纪要》等军事地理著作之滥觞。《故事》十五卷,兵法与史例相参证,又为后世之《百战奇略》、《武备志》所借鉴。此书于北宋庆历(1041-1048)间首刊,南宋绍定四年(1231)重刻。宋刻本今已不见。存世有四十卷本(明嘉靖刻本、多种明抄本及清《四库全书》本)、四十三卷本(明正统、弘治刻本)两个系统。上海图书馆藏有明正统四年(1439)李进刻本,清孙星衍、叶德辉跋。北京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藏明弘治十七年(1504)刻本。北京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前集二十卷。此外,国内多家图书馆藏明清抄本、刻本。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影印明正德年间刊本《武经总要前集》(中国古代科技图录丛编初集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