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通说

春秋通说

十三卷。黄仲炎(生平不详)撰。黄仲炎字若晦,永嘉(今属浙江)人,宋代经学家。穷经笃古,老而不第。黄氏不是朱熹门人,但其说却以朱熹为宗。黄氏认为:“《春秋》者,圣人教诫天下之书,非褒贬之书也。何谓教?所书之法是也;何谓戒,所书之事是也。”他批评三传以《春秋》有褒贬之说,认为那些以《春秋》书人书名或去氏或去族为贬恶,书爵书字或称族或称氏为褒善,以日月地名之或书或不书皆寓意褒贬之人“质诸此而彼碍,证诸前而后违,或事同而名爵异书,或罪大而族氏不削,于是褒贬之例穷矣。例穷而无以通之,则曲为之解焉,专门师授,袭陋仍讹。”又指出汉以来治经者大都“争辩于褒贬之异,究诘于类例之疑”,结果反使“《春秋》大义隐矣。”此论正切中汉唐以来治《春秋》者之通病。又论三传之源,认为《左传》作者的楚左氏倚相之后裔,而《公羊》、《穀梁》则出处不明,因而三传皆不是“亲受经于圣人者”,故“于说经首失其义”。三传之中,只有《左传》“尚可考”。可见黄氏尊经而轻传,尊《左》而轻《公》、《穀》,此与黄氏重史实有关。此书成于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现存有宋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

猜你喜欢

  • 三家经文同异考

    二卷。清王锡聆撰。锡聆,福鼎(今属福建省)人。该书考证《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三家《春秋》经文的异同,加以罗列。有道光十五年(1835)太姥山麓蚤间斋刊本。

  • 周礼刘氏音

    二卷。刘昌宗(时代不详)撰,清马国翰辑佚。《颜氏家训》尝称刘昌宗,则刘氏盖齐梁间人。《隋书·经籍志》载刘氏《礼音》三卷,《唐志》不著录,陆德明《经典释文》引述刘氏音甚多,则唐尚有其书,《唐志》失载,今

  • 古廉集

    十一卷,《附录》一卷。明李时勉(1374-1450)撰。李时勉,本名懋,以字行,号古廉。江西安福人。永乐二年(1404)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国子监祭酒。李时勉为人刚直,曾数次因上条陈事有忤皇帝。虽前后

  • 阳曲县志

    ①十四卷。清戴梦熊修,李方蓁纂。戴梦熊,字汝兆,浙江浦江县人。出身监生,康熙十五年(1676)任阳曲县知县。李方蓁,曲沃人,举人,任阳曲教谕,学问渊博,品行端方,严于自修,勤于课士。奉督学檄纂修通志。

  • 秫坡诗稿

    七卷。《附录》一卷。明黎贞(?-约1408)撰。黎贞,字彦晦,自号陶生、秫坡,因以名集。广东新会人。生年不详。明洪武初举本邑训导,不就。后以事被诬,戍辽阳18年,从游者甚众。放归后即卒。著有《秫坡诗稿

  • 铅山县志

    ①十五卷,清郑之侨纂修。郑之侨,字东里,广东潮阳人,乾隆二年(1737)进士,乾隆五年(1740)任铅山知县。《铅山县志》乾隆八年(1743)刻印。此志舆地志、建置志中,凡旧志讹误之处,皆予订正;户口

  • 本草集注叙录

    一卷。梁陶弘景(456-536)撰。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卒谥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南京市东南)人,历宋、齐、梁三朝。博学多才,通儒道,工医学。著有《名医别录》、《本草经集注》等医书,原书久已

  • 桓台志略

    三卷。民国袁励杰修,王采廷纂。袁励杰字寄莱,河北宛平(今北京市丰台区)人,民国二十一年(1932)任桓台县长。王采廷,邑名士。民国三年(1914),新城县更名为桓台县,传说齐桓公在此地留有遗迹,因而得

  • 七经掌诀

    一卷。清孟超然(1731-1797)撰。超然字朝举,号瓶庵,闽县(今福建福州)人。乾隆二十五年二甲进士,累官至吏部郎中。后典试广西,督学四川,廉正不阿,遇士有礼。以亲老告归,杜门却扫,潜心著述,主持鳌

  • 大易合参讲义

    十卷。清朱用行撰。朱用行字翼承,新建人。此书大旨以朱子为主,首列《本义》,而以“正义”、“析义”次之。“正义”以阐发朱子之旨为主,“析义”则兼采他说。又认为象数不可全废,所以间采瞿塘来知德之说,补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