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左传

春秋左传

旧题左丘明(生卒不详)撰。此书亦称《左氏春秋》、《春秋内传》,简称《左传》。西汉刘向、刘歆父子,东汉桓谭、班固皆认为此书为左丘明所撰,左丘明乃孔子弟子。魏晋诸儒对此均无异议。唐啖助、赵匡始提出《左传》作者左丘明与《论语》中之左丘明为两人,《左传》作者不是左丘明,而是战国时人,宋元诸儒多承其说。宋叶梦得据《左传》记事终于智伯,认为左氏是战国时人。清人对此多有辩驳。《四库全书》编辑者仍定为左丘明撰。清后期今文经学再兴,今文经学家一般认为《左传》乃西汉刘歆之伪作,其代表意见是刘逢禄《左氏春秋考证》和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现代学者徐中舒《左传选·后序》认为,“《左传》好预言因果休咎而以下筮为征验”,主要从《左传》预言验否之角度以考订其成书年代,其方法虽出自清儒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然其结论则颇不相同。徐氏据《论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认为左丘明大约与孔子同时,而此书之成书年代为公元前375年至前351年,其作者当然不是左丘明。他采卫聚贤“子夏”弟子说,认为“可能就是子夏一再传的弟子”。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序》之研究方法与徐氏大抵相同,但其推定《左传》之成书年代为前403至前386年。清人姚鼐《左传补注序》认为此书作者是战国吴起,现代学者章太炎、钱穆、郭沫若、童书业等均持此说。而赵光贤《左传编撰考》则提出此书作者为鲁国左姓之人之说。对此尚无统一的意见。至于此书与《春秋》之关系,《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云:孔子“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春秋左氏》。“杜预《集解序》亦云:“左丘明受经于仲尼,以为经者不刊之书也,故传经或先经以始事,或后经以终义,或依经以辨理,或错经以合异。”综此观之,则《左传》为传《春秋经》而作。对此,魏晋以后诸儒几无异议。今观此书,其内容绝大部分与经文完全对应。有说明《春秋》书法者。如隐元年《经》“元年春王正月”,此书曰:“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即位,摄也。”其下又云:“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不书,非公命也。”有以史实补充说明《春秋》者。与《公羊》、《穀梁》着重解释《春秋》之“微言大义”不同,此书重于从史实上解经或补经。如隐公十一年《经》“公薨”,隐公为何而薨,《春秋》未予说明。此书则记录了桓公与公子翚共同杀害隐公之事。故桓谭《新论》云:“《左氏传》于经,犹衣之表里,相持而成。经而无传,使圣人闭门思之,十年不能知也。”《春秋》经文仅一万六千多字,除掉无传之经,不足一万字。而《左传》则有十八万多字,绝大部分为叙述史实。亦有经详而传略互为补充者。如成公十七年《经》:“夏,公会尹子、单子、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邾人伐郑。”而传文只云:“公会尹武公,单襄公及诸侯伐郑,自戏童至于曲洧。”有订正经文之误者。如襄公二十七年《经》:“十有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此书作“十一月”,据后秦姜岌和元郭宋敬等人推算,经误而传正,今人推算亦证明此乃公元前546年10月13日之日全蚀,应为周历十一月。此书既为解经之作,其体例仍依《春秋》,为编年史体,其叙事亦以《春秋》为大纲,但记事则稍长于《春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二百五十五年,比《春秋》多十三年。形式上,此书记事以鲁为主,但实际上则详晋楚鲁郑,宋卫周齐等国次之。其内容包括当时之军事、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并且还引述了一部分春秋之前的史实与古史传说。记事客观、材料翔实,为后世史家所重视。此书还记有古人对史实之评论,即书中所谓“君子曰”、“君子谓”、“孔子曰”、“仲尼曰”。但是,对此书之“君子曰”,宋儒多有微词,甚至或以为是汉刘歆之伪托,如朱彝尊《经义考》引林栗语云:“《左传》凡言‘君子曰’,是刘歆之辞。”朱熹亦曾说:“《左氏》所述‘君子曰’,皆鄙陋。”后儒对此或可或否,意见不一。此外,此书叙事,文辞优美、形象生动、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如《郑伯克段于鄢》、《泓之战》、《郩之战》、《城濮之战》等等。刘知几《史通·杂说》云:“《左氏》之叙事也,述行事则簿领盈视,咙聒沸腾;论备火则区分在目,修饰峻整;完胜捷则收获都尽;记奔败则披靡横前。”此书之取材极富,如晋之《乘》、楚之《梼杌》,及周、郑、齐、宋、卫等诸国故志、训典、语、令、世谱等书皆为其所采,又兼采民间传说杂之。《左传》在战国时即开始流传,还有诸如《铎氏微》、《虞氏春秋》之类的节录本。西汉末年,此书被立于学官。此书原与经文别本而行,晋杜预作《集解》时,始以传附经,合为一书。历来注释和研究《左传》者颇多,其中以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成就最大,杜氏号为“左氏忠臣”。其后唐孔颖达作《正义》,阐发杜说,号为“杜氏忠臣”。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有《左传释文》,训释音义,后附此书而行。清洪亮吉《春秋左传诂》、刘文淇《春秋左氏旧注疏证》、日本竹添光鸿《左氏会笺》、今人杨伯峻《春秋左传注》都是研究《左传》及其注疏卓有成就的著作。此书一般与注疏合刊,较少单独刻印。其单独刊行者,有宋刻本、从宋本翻刻的明刻本、万历四十四年闵氏家刻套印本、吴勉学《拜经楼藏书》本(系其九经白文之一)。

猜你喜欢

  • 古本大学辑解

    二卷。清杨亶骅撰。亶骅字铁帆,山西晋州(今河北晋县)人。是书首有亶骅自序,称世传《大学》,皆本于朱门之书,非孔门原书。王阳明著《大学或问》申发阐明古本,义旨精当。毛先舒的《格物说》出,格致之义才开始确

  • 欧阳恭简集

    二十二卷。明欧阳铎撰。欧阳铎字崇道,泰和(今江西)人。生卒年不详。正德年间进士。官至吏部右侍郎。谥恭简。事迹具明史本传。此书共二十二卷。其文娟秀自喜,而边幅颇狭。诗多近体,又逊于文。”可见其诗文成就不

  • 丁戊之间行卷

    十卷。清易顺鼎(1858-1920)撰。生平详见《琴志楼词》(辞目)。此编共十卷。卷一为赋、卷二为骈文、卷三至卷七为古今体诗,卷八为词,卷九为南北曲,以上皆作于光绪三年(1877)至四年(1878),

  • 忠孝

    天下皆以孝悌忠顺之道为是也,而莫知察孝悌忠顺之道而审行之,是以天下乱;皆以尧舜之道为是而法之,是以有弑君,有曲父,尧、舜、汤武或反君臣之义,乱后世之教者也。尧为人君而君其臣,舜为人臣而臣其君,汤武为人

  • 读左日钞

    十二卷。补二卷。清朱鹤龄(详见《尚书埤传》)撰。此书主要采赵汸、陆粲、傅逊、邵宝、王樵五家之书以及诸儒之说,以补正杜预《春秋经传纂解》之阙讹,大抵集旧解者占十之七,出己意者占十之三,所以名曰“钞”。其

  • 元明事类抄

    四十卷。清姚之骃(生卒年不详)撰,龚骖文校,牛稔文复勘。之骃字鲁斯,钱塘(今杭州市)人。康熙进士,官至监察御史。著有《后汉书补逸》。《元明事类抄》是其摘录元明两代《西使记》、《经世大典》、《诗会小传》

  • 幽翏室字说

    一卷。胡吉宣(生卒年不详)撰。吉宣字子玽,浙江慈溪人。是书包括考释甲骨文、金文的著作十五篇:《释望》、《释簠》、《释监》、《释隹鸟》、《释申》、《释虤虤》、《释蔡》、《释叒》、《释杀》、《释之》、《释

  • 百问答

    无卷数。比利时柏应理(?-1692)撰。柏应理字信末,耶稣会士。1658年同南怀仁等三人一道来华,1680年被召回国,其目的一方面是为招募新教士,一方面是为向罗马教皇说明中国对仪式问题的立场。在此期间

  • 金石录补续跋

    七卷。清叶奕苞撰。叶奕苞,详见《金石录补》条。本书著录殷周铜器及汉唐碑刻跋尾一百三十二篇。其中有些文字偶亦收入王昶所著《金石萃编》中,只说引自金石后录,没有提作者名字。书中有些考释有精到之见。如汉仙人

  • 吴越春秋

    十卷。汉赵煜撰。赵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书的前面有旧序,称隋、唐经籍志都著录为十二卷,但今存十卷。此书是元大德十年丙午所刊,后有题识,前面有文林郎国子监书库官徐天祐音注。作者所述虽然有些芜杂,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