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如涽
十二卷。清汪绂撰。绂一名烜,字灿人,别字双池,江西婺源人,诸生。其少年聪颖,博览群书,二十岁后著书十余万言,尽焚之。自后凡有述作皆从反身切己而出,博采两汉六代诸儒疏义,而以宋代五子为归。著有《易经诠义》、《参读礼志疑》,二卷。此《易经如涽》存活字印本。
十二卷。清汪绂撰。绂一名烜,字灿人,别字双池,江西婺源人,诸生。其少年聪颖,博览群书,二十岁后著书十余万言,尽焚之。自后凡有述作皆从反身切己而出,博采两汉六代诸儒疏义,而以宋代五子为归。著有《易经诠义》、《参读礼志疑》,二卷。此《易经如涽》存活字印本。
四卷,附一卷。清管同(1780-1831)撰。管同字异之,江苏上元(今南京市)人,经学家、散文家。道光乙酉举人。姚鼐主讲钟山学院,从学,称姚门高足。乡举为侍郎陈用光所拔。同县邓廷桢为安徽巡抚时,延请管
四十一卷。清方苞(1668-1749)等奉敕编撰。方苞,字凤九,号灵皋,晚号望溪。安徽桐城人。康熙进士,雍正时曾充一统志馆总裁。乾隆时累官至礼部右侍郎,系桐城派创始人,与刘大櫆、姚鼐并称“桐城三大家”
两卷。清李调元撰。李调元生平见“通诂”。是书辑录唐宋诗词中的方俗语词一百零八条,一一考释之。首列诗词内方俗语,次引经传子史等书考释之,间引《方言》为证。是一部专辑诗词方俗语的著作,对其后张相《诗词曲语
六卷。明孙肇兴撰。书首有王绩灿、李邦华序及肇兴所为《看书摘训》及《弁言》。《摘训》称以实字观义理,虚字审精神,言言能返证于自己,事事可实按之目前。《弁言》称“会神按脉,各从本章本句,讽咏玩味,觉指点开
二卷。王珏(生卒年未详)撰。王珏,清末翰林院编修王补之子,湖南湘乡人,生平无考。此文稿上卷为读《春秋三传》、《孟子》、《礼记》、《孔子家语》书后等文二十二篇。下卷为读《史记》、《后汉书》、《资治通鉴》
见《握奇经》
二卷。元王广谋(生卒年、仕履均不详)编。该书汇辑《礼记》、《孔子家语》、《史记》诸书关于孔子之言行,分为四十四篇,卷首有孔子像素王事实,又载元至元十年所定庙制及祭祀仪注、乐章,后载明嘉靖间余氏《自新斋
八卷。清刘云份(生卒年不详)编纂。刘云份淮阴(今江苏淮阴县)人。此集为唐诗合集。共八卷。集前,有康熙四十二年(1703)李翰照序。据称刘云份曾有《十三唐人诗》,又辑为此本。此集专选唐代诗人中刘姓八家之
四卷。清瞿中溶撰。瞿中溶,详见《集虎符鱼符考》条。本书卷末,有张钧衡跋。张在跋中说,原稿为160卷。稿成未付印,藏于陆莘农家。后潘文勤借阅,欲为刊行,竟以卷帙太多不果。后陆取回时,舟复洞庭,稿遂没于水
不分卷。清凌曙撰。凌曙字晓楼,江苏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是书论礼者居大半,对四书中汉说当从者数十事加以推广,捃摭经传,极其繁博,而意主审慎,不欲多所辨难。是书不及人物、舆地。书中释“菉竹”,据《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