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传灯

易传灯

四卷。宋徐总干撰。是书《宋志》及诸家书目俱不著录,朱氏《经义考》亦不载其名。此本采自《永乐大典》,后李氏刻入《函海》而佚其名。归安陆氏《藏书志》依序题曰徐总干。总干乃官名,而非人名,今姑仍之。徐氏子子东《序》谓其父尝师事东莱吕先生祖谦,说斋唐先生仲友。四库馆臣考《宋史》,徐侨尝受业于祖谦,著《读易记》、《尚书括旨》等书。东莱门人又有徐侃、徐绰,《序》无明文,不能定其为谁。《序》中又述其父撰作是书之缘由、大旨,略云:见诸师友璧间伏羲先天八卦图象,笃志学易,佩服师训,早夜究心。薄功名利禄而安恬退隐居易堂,精研先天之学,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系国家兴衰治乱之时用,宝庆间(1225-1227年)遂作《周易大义》,继作《衍义》,续作《传灯》,“究先哲之微言,期后学于同归”。又虑子孙众多,皆欲淑以斯文,故作是书。由此知其书名“传灯”,意欲传其易之家学也。然《四库提要》讥曰:“传灯本释氏之语,乃取之以名经解,殊为乖剌。”通观全书瑕瑜互见,如书中不信系辞,云系辞下传易之为分三章,皆汉儒易纬之文,讹为夫子之作,以诳后世,此说本之于欧阳永叔,大谬。又书中言易数参以五行家言,未免驳杂。然书中也不乏精义,足资采录。如八卦总论十六篇,参互以求,颇能得易之类例。解大壮、大有、夬、乾诸卦,《四库提要》赞其剖析微细。又谓易之取象,该三代制度。如比卦九五言“王用三驱”,与古礼“王田不合围,三面而驱”合。巽卦九二言“用史巫,纷若”,此与古有太史、男巫、女巫之制合,论“易”、“礼”之相通,言而有据,不徒凿空之论。此书版本据邵氏《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载有《函海》本、《经苑》本。又有清传抄《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也收有此书。

猜你喜欢

  • 无事为福斋随笔

    二卷。清代韩泰华(生卒年不详)撰。韩泰华字小亭,钱塘(浙江杭州)人,道光时官居潼关道。此书是作者的札记,没有一定体例,也未分类,所记涉及面广,有金石、版本、掌故、地理、名人逸事、方言俗语、诗文典籍考证

  • 仪礼释宫

    三十卷。宋李如圭撰。李如圭生平事迹详见《仪礼集释》。古代宫室,都有定制,《仪礼》时其载述颇详,然而随时代变迁,宫室定制各不相同,后世阅读《仪礼》亦不尽知古时登降之节、进退之序,故有考古礼者不明于古人宫

  • 许学札记

    一卷。清王筠撰。王筠生平著述,见《说文句读》。是书系稿本,不曾付梓,系王筠研治《说文》的札记,其内容与《说文释例》大体相同,惟说解时有歧异。按《释例》凡二十卷,五十二目,此编较《释例》缺六书总说、象形

  • 王制考

    四卷。明李黼(生卒年不详)撰。李黼无锡人。本书采古代经史中有关制度的部分,以《周礼》、《礼记》、《春秋》、《左传》、《国语》中凡属先王之法类编于前。以《史记》,《汉书》以下凡属后世之法类编于后。统为七

  • 尚书通义

    二卷。清邵懿辰撰。本书可能是残本,现仅存第六、第七,始自《召诰》,迄于《吕刑》,共十六篇。本书初名《尚书大意》,后改称《尚书通义》。卷首《尚书大意缘起》中邵氏曰:“今观孔、蔡之传《书》,理非不举,事与

  • 训俗遗规

    五卷。清陈宏谋(1696-1771)撰。陈宏谋字汝咨,号榕门,广西临桂人。雍正进士,1724年致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1733年擢为云南布政使,任职达四年之久。1738年又授天津分巡河道兼河间知府,任

  • 郑氏古文尚书

    十一卷。汉郑玄(127-200年)注,宋王应麟(1223-1296年)辑,清李调元(1734-1802年)补正。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省)人,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大师。世称“后郑”,以别于郑兴、

  • 赐恤纶言

    一卷。编者不详。该书记清末李星沅传志诸文。包括上谕、谕祭、谕碑、国史馆本传、家传、墓志铭、神道碑铭等。现有咸丰刊本。

  • 易艺举隅

    六卷。清陈本淦撰。陈本淦,字念吾。长沙人。诸生,曾先后掌陕西横渠、古莘书院。他看到当时学子得书很难,尤其是对汉魏古注及乾嘉学者之书更是茫无所知,因此,专门搜罗从汉代郑玄、虞翻至清代毛奇龄、惠栋、焦循、

  • 弟经

    一卷。明林允昌(生卒年不详)撰。林允昌字为磐,号素庵,晋江(今属福建)人。天启进士,官至吏部郎中。著有《易史象解》等书。此书仿《孝经》分十八章,篇末引诗亦仿《孝经》之体。所言多为旧论,没有新义。《四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