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昌化县志

昌化县志

十八卷,首一卷。民国陈培珽、曾国霖等修,许昌言等纂。曾国霖曾任民国昌化县知县,昌化志自明嘉靖至清道光年间七修,此志为八修。其上距道光于尚龄志又九十余年。这期间,时代之变易,人材之继起,事物之变幻,年远事湮,往事陈迹,逐渐消失,培珽乃召集绅耆,开局修志。延许昌言为主纂,历数月而告竣。《昌化县志》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为十八卷,分为:卷一至二为舆图,卷三至四为建置,卷五为版籍,卷六为风俗,卷七为礼制,卷八为职官,卷九至十为选举,卷十一至十四为人物,卷十五为事类,卷十六至十八为艺文。此志则参考、节录旧志,新旧合一篇,大体相同,节录先代文献较多,不另立警察、学堂、自治等新条目,教育在学校一目里,毕业、议员在选举一目里。

①五卷。清方岱、璩之璨纂修。方岱,直隶宛平(今北京市丰台区)人,吏员,康熙二十二年(1683)任知县。璩之璨,河南孟县人,举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任知县。此志为方岱修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其按图而稽其籍,究源而穷其委,事可据者志之,事无可凭者略之,理可信者志之,理可疑者阙之。三十年(1691)县令璩之粲补刊,重修昌化县志序。《昌化县志》康熙三十年刻本。全书共五卷,内容为:卷一舆图,卷二都图、赋役、户口附,卷三物产、古迹、桥渡、圩市、亭坊、兵防、原黎、平乱,卷四秩官、附武职、附游宦、乡绅,卷五艺文,共二十四门。其中赋役门记载当时昌化山川荒凉,无田而税,民不聊生,较其他方志更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的赋税情况,为珍贵的资料。有1963年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油印本刊行于世。② 十一卷首一卷。清李有益纂修。李有益,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任知县。昌化,旧志创修于康熙二十六(1687)年方岱,告成于三十年(1691)璩之粲,此后未曾续修县志,二百多年来史事,淹没而弗彰,光绪二十三年(1897)知县李有益倡续纂修,命邑绅勤加采访,各抒见闻,缮写成帙,疑者厥之,信者录之,而后辅以府志,编附《璩志》之末,志成。《昌化县志》光绪二十三年(1897)刻本。全书十一卷首一卷,卷首有图序,内容为舆地志、建置志、经政志、职官志、人物志、杂志、纪事七门。此志以前志为底本,增补康熙以后史事,志中收陶元淳《浮粮考》,是对前志浮粮资料的进一步补充。

猜你喜欢

  • 禹贡图说

    一卷。明郑晓(1499~1566)撰。晓字窒甫,号淡泉翁,谥端简。海盐(今属浙江省)人。明代著名学者。嘉靖二年(1523)举进士,授职方主事。稍迁太仆丞,历南京太常卿,召拜刑部右侍郎。俄改兵部,兼副都

  • 华夷变态

    五卷。林怒、凤罔编。林怒及其子凤罔,日本人,德川幕府的鸿文学士。该书系日本德川幕府根据赴日的中国和南洋各国的商人、船员收集的关于清朝的情报所编。日本人以明朝为华夏,清朝为夷虏,该书主要记明清易代及其后

  • 虞氏春秋

    一卷。周虞卿撰,虞卿生卒年不详。战国游说之士。因进说赵孝成王,一见,赐黄金百镒,白璧一双;再见,为赵之上卿,受相印,故称虞卿。主张以赵为主,合纵抗秦。后因拯救魏相、魏齐、弃相印与魏齐逃亡,困于梁。穷愁

  • 四书补义

    七卷。清陶起庠撰。陶起庠字虞上,湖北广济人。是书《大学》一卷,《中庸》一卷,《论语》二卷,《孟子》三卷。首有自序,认为书有本义,有旁义,有余义,或考经义,以求其理;或征传义,以纪其事。道通为一,无异非

  • 漳浦县志

    十九卷,续志一卷,清陈汝咸修、林登虎等纂。陈汝咸,康熙年间进士,康熙三十五年(1696)以翰林院庶吉士改任漳浦县知县。林登虎,邑人,曾任山西临汾县知县。按漳浦县有志,始于明嘉靖九年。万历七年和万历三十

  • 月下偶谈

    一卷。宋末元初俞琬(约1253-约1314)撰。俞琬生平事迹详见《周易集说》。俞琬著《席上腐谈》,杂记名物,备述丹书。不知何人摘录其书数十条,别题《月下偶谈》。曹溶将其收入《学海类编》。可参考《席上腐

  • 治河四策

    一卷。李佳白撰。李佳白(Gilbert Rdid,1857-1927)),美国人,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先后毕业于汉密尔顿学院和纽约协和神学院,曾获神学博士学位。清光绪八年(1882)来中国,在山东烟台

  • 巳未留

    二卷。明章世纯(见《留书别集》)撰。此书前有周钟《序》。其文与张炜如所编《留书别集》相出入,但次序小异,又不标篇名。张炜如所谓坊刻贸讹,零失篇目者,即为此书。

  • 莒州志

    ①二卷。清张文范修,段章纂。张文范字斗衡,辽东宁远人,荫生出身,康熙九年(1670)任莒州知州。段章,郡人。莒州志创修于明成化年间,经兵燹,卷帙漫灭,不可复稽,再修于万历年间邑人刘朴,经明末兵燹,已不

  • 经德堂文集

    二十卷。清龙启瑞(1814-1858)撰。龙启瑞字辑五,号翰臣。广西桂林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官至提督,湖北学政,江西布政使。通经义,讲声韵之学。著有《经德堂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