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方舟经说

方舟经说

六卷。李石(1108-?)撰。李石字知几,号方舟,资阳(今属四川)人,南宋经学家。少从苏符游学,绍兴进士乙科,为成都户。绍兴二十九年(1159)赵逵荐为太学博士,因直性径行,不附权贵,后罢为成都学官,出主石室,闽越之士万里而来,刻石者几千人。后为彭州副职,知黎州。复出知合州、眉州,官成都卒。著有:《读博物志》十卷,堪称中国古代科技知识汇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方舟集》五十卷,后二十卷,今佚。《方舟经说》,清《四库总目》未著录。《通志堂经解》亦未收录。其书“周易十例略”云,“春秋有例者起于杜预,易有例者起于王弼,以吾夫子立一定之论。如乾坤二卦,则诸卦之倡,谨始之例也。后之学者因而例之,故作《十例》”。《略》曰:“无咎例,利有攸往例,孚例,悔吝例,厉例,然如吉凶屡见于经,顾乃遗之。”可知其梗概。“周易互体例”,谓“若非互体,则易之变化内外上下不相应;数有所穷,数穷则生成之理或几乎息。易之有互体,出汉人二郑,学《易》者以互体出刘牧,非也。”其说甚有见地,事实上《易》有互体明著经文。“归妹”兑下震上,震长兑少为归妹,六五曰帝乙归妹。“泰卦”震兑互体,九二应六五上,长男少女,故曰帝乙归妹,此其明证。朱熹《易本义》不言互体,然于大壮六五丧羊,于易无悔,独曰卦体,似兑有羊象焉,正是“互体”之运用。来知德《易注》当时推为绝学,而所说中爻之象,即汉以来“互体”之法。“互体”诚然《易》之要义,兹编诸例,以此“互体”之说为最具卓识。其如“左氏卦例”、“左氏诗如例”凡所持论,均不失平正。据清《四库总目》无《方舟经说》,有《方舟易说》及《左氏君子例》、《诗如例》、《诗补遗》均载存目。今此“四书”皆在《方舟经说》中,大概《四库总目》分之,而“别下斋”合之,同是一书而易其名者。李石《方舟经说》标举“互体”之说,持论解说《易经》,颇具慧心,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猜你喜欢

  • 韩子迂评

    二十卷。元无名氏撰。原书序署“至元三年(1337年)秋七月庚午,结衔题奎章阁侍书学士。”旧本题明门无子评,门无子生卒年及生平不详,但显然在门无子前早有《韩子迂评》。序中称“今天下所急者,法度之废。所少

  • 忆记

    四卷。明吴甡撰。吴甡字鹿友,号耑愚,晚号柴庵,扬州兴化(今江苏兴化)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天启中曾官至御史,因忤宦官魏忠贤而削籍。崇祯初官复原职,后升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李自成农民

  • 岁寒堂存稿

    一卷。清林璐(约1653年前后在世)撰。林璐字鹿庵,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卒年均不详。明末诸生,工文。著有《岁寒堂存稿》。此集皆为其所著杂文,仅数十篇。其版式以陆续开雕,尚未编定成帙。

  • 嘉善县志

    三十卷,首一卷。清江峰青修,顾福仁纂。江峰青,赐进士出身,花翎选用知府,曾任嘉善县知县。顾福仁,同知衔拣选知县,咸丰九年(1859)科举人。《嘉善县志》光绪二十年(1894)刻本,全书三十卷首一卷,首

  • 岁寒居词话

    一卷。清胡薇元(1850-1920?)撰。胡薇元字孝博,号诗林,别署玉津居士。,河北顺天大兴(今北京)人。光绪三年(1877)进士。清末曾历官广西、四川、陕西等地。民国后成为清室遗老,卒于1920年以

  • 庚子京师褒恤录

    四卷。清裕厚等编。裕厚,蒙古正黄旗人,由举人官至民政部左丞。是书首载天津王守恂序,具言印书经过。其卷一载光绪二十八年(1902)闰八月二十一日,留京办事大臣崑岗等会同顺天府,查明在京文武各员殉国捐躯者

  • 一溉堂诗集

    一卷。清金光耿(约1662年前后在世)撰。金光耿,字介遵,另一说字觐文,江西婺源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初年诸生,《江南通志》记为康熙四十四年(1705)举人,此记载有误,因为金光耿的父亲金懋衡为明万历二

  • 孟子赵注补正

    六卷。清宋翔凤(详见《论语郑注》)撰。是书补正赵岐《章句》,多所发明,其于“孟子见梁惠王”,谓游梁断在游齐前。赵说不可从。又“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节,谓《论语》言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此夫子自知

  • 群公小简

    六卷。未著编辑者名氏。卷首有成化十一年(1475)徐傅序,称苏文忠、方秋崖、赵清旷、卢柳南、孙仲益五先生所著,第六卷为欧阳修作。书中第一卷题五先生手简,第二卷以下又题曰六先生手简。卷末有成化二十年(1

  • 从戎纪略

    不分卷。清末朱洪章(生卒年不详)撰。洪章字焕文,贵州黎平人,咸丰六年(1856年)入湘军,从曾国荃转战江西安徽,积功擢至总兵。为曾国荃出谋并身先士卒攻下金陵。该书所记自道光末叶起,止于同治三年(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