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余易图说
六卷。清刘思问撰。思问字裕庵,河北赵县人(原书题庆源人即赵州),雍正举人,官至知县。此书名为《政余易图说》,实则图说仅一卷,余皆经文注释。另外,卷六以下尚有一册,释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等,不计卷数。自序云:“观象以系辞,揲蓍以用卦,易之能事,尽乎此矣,而要皆源于河图”。其所图非圆非方,或以图合数,或以方包圆,奇形怪状,多不足考。其所释经文亦不足训,说义理则沿袭宋元儒家之论。今存乾隆己丑(1769)刊本。
六卷。清刘思问撰。思问字裕庵,河北赵县人(原书题庆源人即赵州),雍正举人,官至知县。此书名为《政余易图说》,实则图说仅一卷,余皆经文注释。另外,卷六以下尚有一册,释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等,不计卷数。自序云:“观象以系辞,揲蓍以用卦,易之能事,尽乎此矣,而要皆源于河图”。其所图非圆非方,或以图合数,或以方包圆,奇形怪状,多不足考。其所释经文亦不足训,说义理则沿袭宋元儒家之论。今存乾隆己丑(1769)刊本。
二卷。清吴日慎著。吴日慎字徽仲,号敬斋,新安人。著作除此书外,还有《易义集释》、《周易本义翼》,均佚失。此书以史事证经,取上下数千年的历史,条分缕析,与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相对应,使读者从相应的史事中
一卷。晋刘昌宗(详见《周礼音》)撰,清马国翰辑。此书见于《隋书·经籍志》,注云五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都没有其目,可见,此书在隋唐时已经散失。陆德明《经典释文》引有九条,又《集韵》
八卷。清吴景果纂修。康熙五十二年(1713),吴景果任怀柔县知县。景果见以前志久佚,遂于吴江潘其烁纂修新志。康熙六十年(1721)刻本。全书八卷,二十三目,卷首有地图四幅。该志虽不分细目,但条例颇为齐
一卷。清戴燮元撰。燮元生卒年不详,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咸丰十一年(1861),他随父戴肇辰在山东登州府任,适值捻军张乐行部进逼山东,攻打登州。燮元随其父守城四十余日,朝夕相伴。捻军离去后,燮元将目
八卷。清安念祖、华湛恩同撰。念祖字景林,江苏无锡人。安吉之子。湛恩字紫屏,亦无锡人。是书略本安吉《韵徵》之说,分十六部:(一)宫宫声,东冬江韵通;(二)弓变宫声,蒸侵覃盐咸韵通;(3)章商声,庚韵半通
① 二卷。清庄存与撰。此书所标出的《尚书》篇目,与其所著《尚书既见》不同,但二书体例相同,都是纯以议论的形式来谈义理。如庄氏于《泰誓》谓夏桀之残暴比不上商纣,伊尹七就之而后方去桀而归汤,伯夷、太公辟纣
二十四卷,首一卷。清刘虎文、周天爵修,李复庆等纂。刘虎文,武清(今天津市武清县)人,举人,前石埭知县,后知阜阳县事。周天爵,山东东阿人,进士,官至漕运总督。李复庆,四川蓬溪人,拔贡,前旌德知县,道光五
二卷。不著作者姓名。此传奇写晋时宫中之事。其上卷情节大略是,皇后生下双胞胎,取名乾庆、元庆,二人长大后,皇上以抓阄方式定元庆为太子。乾庆万分嫉恨,欲灌醉太子,并诬其淫杀宫女。宫人戚氏将乾庆之谋告于元庆
十二章。近人蔡锷(1882-1916)辑。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宝庆(今湖南邵阳)人。幼家贫,被当地名士樊这锥收为免费弟子。十四岁中秀才,十六岁入长沙时务学堂。时提倡变法的谭嗣同任学堂总监,梁启
十四卷。清周邵莲撰。周邵莲字湘浦,江西奉新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是书卷首有翁方纲序,称其虚怀审慎,不执一说,不偏一家,其间实难以断定者,则以俟善学者加详焉,今读之信然。其中如“参差荇菜”下云:《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