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琳一切经音义
一百卷。唐代释慧琳(737-820)撰。慧琳,俗姓裴,疏勒国人,幼习儒学,出家后住京师西明寺,师事不空三藏,对印度的声明、中国的训诂,都有深入的研究。在以往各家音义基础上,他更根据《韵英》、《考声》、《切韵》等以释音,根据《说文》、《字林》、《玉篇》、《字统》、《古今正字》、《文字典说》、《开元文字音义》等以释义,兼采一般经史百家学说,以佛意为标准详加考定,于唐贞元四年(788)至唐元和五年(810),历时二十三年撰成《一切经音义》一百卷。《慧琳一切经音义》一书,亦称《一切经音义》,是为经典文字音义的注释之作。它将佛典中读音与解义较难的字一一录出,详加音训。并对新旧音译的名词一一考正梵音。所释以《开元释教录》入藏之籍为主,兼采西明寺所藏经,始于《大般若经》,终于《护命法》,总共一千三百部,五千七百余卷,约六十万言。凡玄应、慧苑、云公、基师等旧音可用的则用,余则自撰。用旧音处,也往往加以删补改订,非前后诸家音义所能及。《一切经音义》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其学术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慧琳注经,以汉儒小学家以字音释字义的原则,使人由普通义而明其理。改正了以往直译或意译佛经所存的讹略、笔受“妄益偏旁,率情用字”,书写中存在的增减点画造成的“真俗并失”,“句味兼差”,以及传抄错误。从而使唐开元入藏的佛经,得此书之助,大都可以理解,为佛教义学做出了贡献。第二、在文字学方面,慧琳《一切经音义》为增补订正旧音、旧字做出了贡献。第三,在音韵学方面,慧琳《音义》所引《说文解字》,则保存了古音,可为研究古韵和音读者之助。《一切经音义》在国内早已失传,自清光绪初年复得之于日本。其学术价值一是后人用来辑佚,二是用来考史。不足之处是,也有把古字误为俗字的,讹字也有没纠正的,也有因失检而自错乱的。但此书仍不失为佛教文籍中的重要之作。现见载版本有日本东狮谷白莲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