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御注道德经

御注道德经

二卷。清世祖福临(1638-1661)撰。福临,姓爱新觉罗,名福临,皇太极第九子。清代皇帝,年号顺治。1643-1661年在位。福临六岁即位,由叔父多尔衮、济尔哈朗摄政。顺治元年(1664)入关,击败李自成农民军,迁都北京。顺冶四年,停止济尔哈朗辅政,顺治七年,多尔衮死后亲政,二十四岁病死。《御注道德经》成书于顺治十三年,原名《御定道德经注》。历史上为《道德经》作注者,自河上公以下达八十余家。或解或疏,或“章句”或“指归”形式不同。严遵等逸士、王弼等名儒、葛洪等道流、苏辙等朝臣各家皆有阐述;梁武帝、唐明皇、宋徽宗、明太祖等帝王亦各有注。其见解浅深,各随识趣。或以为修炼、或以为权谋,其说不一。福临在《道德经注序》中,强调“老子之书,原非虚无寂灭之说、权谋术数之谈。”称各家之注“皆以小智窥测圣人,失其意矣。”认为唐明皇、明太祖等帝王之注“虽各有发明,亦未彰全旨。”此书分《老子》为八十一章,每章里经文夹注,文后总述章旨。其要旨阐述日用常行之理,治心治国之道。注文简约明了,颇合经旨,超拔于各家注,为后世研究《道德经》的重要典籍。现存清顺治十三年丙申(1656)内府刻本、清《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名僧传钞

    一卷。梁代释宝唱撰。宝唱生平事迹详见《慈悲道场忏法》辞条。《名僧钞》一书,原本为三十卷,存目一卷。可惜南宋年间已亡佚。现根据日本竺置寺释性空在南宋时所抄此书略本,并见载于续藏经本可知,《名僧传钞》一书

  • 金石录补

    二十七卷。清叶奕苞编撰。叶奕苞(1660-1730),字九来,号二泉,一号半园,崑山(今属江苏省)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后见摈归,筑“半茧园”居之。集秦汉以来金石刻,互相参证辨释,而编

  • 五代史平话

    十卷。作者姓名已佚。宋人编,元人稍做整理刊行。讲史话本小说,分叙五代梁、唐、晋、汉、周故事。梁、唐、晋、汉、周各分上下二卷,梁、汉俱缺下卷。亦有脱佚目录者。独《梁史平话》一卷从开天辟地讲起,对历代更替

  • 孝史类编

    十卷。清黄齐贤(生卒年不详)撰。黄齐贤字敬思,嘉兴(今浙江省)人。《孝史类编》是黄齐贤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前部分列孝经,次述历代帝王孝行,再次述历代孝子,各以事迹相似者归为一类记述,共二十二门,以孝为

  • 重阳庵集

    一卷,附录一卷。清梅志暹编辑,俞大彰重编。梅志暹,重阳庵羽士。此编无目录,内容为:序、庵图、梅像、俞像。集:首采临安杭州各志、庵记、亭记、天医宫记、八咏诗序与事迹,引列诗十三家。附刻目次为:贞自斋赋、

  • 未斋集

    二十二卷。明顾鼎臣(1473-1540)撰。顾鼎臣,初名同,因梦而改鼎臣,字九和,号未斋,昆山(今江苏昆山县)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礼部右侍郎,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

  • 扈从西巡日录

    一卷。清高士奇(详见《春秋地名考》)撰。康熙十年(1671),康熙帝巡视山西,驻骅五台山,高士奇以侍讲供奉内廷,扈从前往。本书即按日记其从京师至五台山沿途见闻。始于二月十二日,迄于三月初七日。凡山川古

  • 金山卫志

    六卷。明张奎修,夏有文纂。正德十二年(1517)刊行。张奎。字文光,浙江人。官扬州等处备倭都指挥佥事。金山于明洪武十九年置卫备倭,成化年间都指挥同知曾委教谕陈瑛纂辑卫志,但未经完稿。此志分上下二卷;上

  • 存余堂诗话

    一卷。明朱承爵撰。朱承爵生平详见《灼薪剧谈》辞目。是集为诗论集。凡论诗二十六条,如论“天厨禁脔假借格”之谬,辨《渔隐丛话》论“琴阮琵琶诗”之非,其说皆确。他论“映雪收萤”一联,及苏轼《少年诗》一条,欧

  • 风俗通韵

    一卷。清倪玉华撰,李步衢校读。这是一部表现清代山东滨县一带方音的著作。初名《随乡读韵》,以济南程伯侃氏有《随乡读韵辨》,始改称《风俗通韵》。是书以乡音为主以合韵音,凡音之不出本韵者则从俗,音之出乎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