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往日生论注

往日生论注

二卷。元魏释昙鸾(476-542)撰。昙鸾,生于今山西省大同市的雁门,因家近五台山,自小听说了有关文殊菩萨灵异的传说,使幼小心灵对佛教神奇打下深刻烙印。十余岁时,即登山访寻,各见遗迹,依佛教出家。由于昙鸾诚心学法,刻日攻读,故对龙树一系的《智度论》、《中观论》、《十二门论》、《百论》等四部论及佛性义的研究特别有心得。他从师印度来华三藏法师菩提流支,接受《观无量寿经》,将江南隐士陶弘景所赠《仙经》十卷化为灰烬,而精修净业,自行化他,成为北魏弘传净土教的一位高僧。魏主尊号他是“神鸾”,敕住并州大寺(故址在今太原)。晚年常到介山(今介休县绵山)之阴集众念佛,后人称此处为“鸾公岩”。病故后,魏主敕葬于汾西泰陵文谷,并营塔立碑。昙鸾不仅注重言传弘教,而且还勤于笔耕,著述有关佛教书籍达十种之多。其中,《大集经疏》已佚。《论气治疗方》、《疗百病杂丸方》、《调气方》、《服所要诀》四种,展示了他在医学上的成就,有誉满魏都之声望。他还著有《调气论》、《大集经注疏》未见刊世,《礼净土十二偈》、《安乐集》、《略论安乐净土义》。至于《净土往生论注》、《赞阿弥陀佛偈》、《略论安乐净土义》现存三种,都可确认是出于他的手笔。《往生论注》较集中地反映了昙鸾的净土思想,他在卷首引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论》说明菩萨欲求可毗跋致(即不退不转法)有难行、易行二道。在五浊之世无佛时求阿毗跋致名为难行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由佛力住持入于大乘天定之聚名为易行道。《往生论》系五世纪时,印度世亲依《无量寿经》作《愿生偈》二十四偈,并造长行引申述释,全称《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亦称《无量寿经论》。由北魏来华印度僧人菩提流支译成汉文,僧辨笔受。昙鸾自洛阳遇见菩提流支后,专宗净土而注释此论。《往生论注》分两大部分:上卷解释偈颂,为总说分;下卷解释长行,为解义分。于总说分释五念门,即往生净土的业因。五门有:礼拜门,赞门,作愿门,观察门,回向门。偈颂第一行四句偈念最初三念门,第三行尽二十三行为观察门,末后一行是回向门。全书重点是观察一门。初观察器世间清净,有十七种庄严功德成就。次观察众生世间清净,其中观阿弥陀如来有八种庄严功德成就,又观诸菩萨有四种庄严功德成就。唯有弥陀净土才具备了上述二十九种庄严功德成就。于义解中分立十科,即愿偈大意,起观生信,观行体相,净入愿心,善巧摄化,离菩提障,顺菩提门,名义摄对,愿事成就,利行满足。本书以阐发新意见长,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六点:一是,论体用,明众生往生的净土,是为报身报土。二是,论实相和真智,提出真实智慧即实相智慧,无为法身即法性身。三是,论止观,解奢摩他为止另有新解,解毗婆舍那为观有二义。四是,重视他力本愿,开创称名法门。五是,十念即成,说明临终具足十念相续,便得往生。在禅定忆念、时间念,口唱念三念中,昙鸾但取忆念一义。六是,二种回向,即往相回向和还相回向。往相回向是指以自己的功德回施一切众生。还相回向是指生净土后,得到奢摩他和毗婆舍那(止观),成就方便力,回入生死林,弘大佛法。本书的不足之处是:处处运用双即双非的中道论点,也继承了四论的实相观,有的地方曾运用老庄思想,如“知进守退曰智,智空无我曰慧”等。《往生论注》是研习净土宗者必读之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参考价值,书中妙解无穷,堪称为“信净土之纲宗”,净土诸家都重视此注,很早就流传到海外,注解《往生论注》的书也很多。现有北京刻经处刻本。

猜你喜欢

  • 辅国公恒鲁先世功绩册封纪略

    满汉各一卷。撰者不详。考其世系,起自贝勒斐扬武,至雍正七年(1729年)降袭辅国公恒鲁止。该书所述福喇塔及其先世功绩,最称详赡,可与乾隆《四库全书》所收《宁海将军固山贝子功绩录》互相参看。现存写本。

  • 翼学编

    十三卷。明朱应奎(生卒年不详)撰。朱应奎,字丽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为广汉人,并说据《太学进士题名碑》“嘉靖辛丑科有朱应奎,锦衣卫籍,不知即其人否也?”但此书卷首有胡国鉴序,序末署万历三十六年(

  • 九灵山房集

    三十卷。元戴良(1317-1383)撰。良字叔能,自号九灵山人。浦江(今属浙江)人。从柳贯、黄溍、吴莱学文,从余阙学诗。至正二十一年(1361),任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儒学提举。明初隐居四明山,不仕明

  • 黎里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徐达源纂。黎里者,吴江县东南之一镇,地广四里,周四十里,距县治四十五里。此镇居民稠密,物产丰富,文化甚盛。镇中有长廊三里余,行人雨中不张盖,环境异常优美。卷首为题咏、撰文、姓氏、考黎

  • 春秋穀梁传注疏

    二十卷。杨士勋(生卒不详)撰。杨士勋为唐初人,是唐著名经学家,曾参加过《春秋左传注疏》一书的撰写。据孔颖达《春秋正义序》称,杨士勋乃故四门博士。杨氏之疏《穀梁传注》能够分肌擘理,融会贯通。如隐元年《经

  • 小山画谱

    二卷 清邹一桂(1686-1772)撰。邹一桂字小山,一字无褒。号让乡。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雍正五年(1727)进士,官至礼部侍郎。邹一桂善工笔花卉,此书即其论花卉画法。上卷首列“八法”、“四知”

  • 或问小注

    三十六卷。旧本题朱熹撰,实乃老学究所纂辑。该书参考了《朱子语类》、《朱子文集》、《四书大全》、《四书蒙引》、《四书存疑》、《四书浅说》、《四书翼注》等书籍,删并《朱子文集》、《朱子语类》,辑成此书。宋

  • 谢华启秀

    八卷。明杨慎(1488-1559)撰。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省)人。正德六年举进士,授修撰。为官累迁。但投荒多暇,书无不览,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明时推为第一。著有《升庵集》八十一卷,《丹铅

  • 兼隐斋二王帖

    三卷。明汤世贤摹宋本。汤世贤,生平籍贯不详。该帖共三卷,其中王羲之书二卷,王献之书一卷,后附《目录评释》一卷。该帖之《目录》分别摘取每帖中二、三字为题编辑而成,先列释文,后系评语,并且在每帖下面各注所

  • 国宪家猷

    五十六卷。明王可大(生卒年不详)撰。王可大字元简,南京锦衣卫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官至台州府知府。本书分十四部,即宪典、象纬、机祥、舆图、事理、文史、医药、滑稽、方技、诡异、权术、雅适、遗事、大统。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