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支奏议
一一八卷。明毕自严撰。自严,字景会,淄川人(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万历进士,天启间官至右佥都御史,以忤魏党引疾归,崇祯初起户部尚书,晋太子太保。是书综记崇祯朝度支出入,极为详赅,足以见明代财政状况,原书计堂稿二十卷,新饷司三十六卷,边饷司十一卷,山东司七卷,浙江、湖广、四川、江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山西、河南诸司各一、二、五、一、一、四、十七、四、二、一卷,册库一卷,陕西司一卷,并附有奏报新饷出入大数疑一卷。
一一八卷。明毕自严撰。自严,字景会,淄川人(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万历进士,天启间官至右佥都御史,以忤魏党引疾归,崇祯初起户部尚书,晋太子太保。是书综记崇祯朝度支出入,极为详赅,足以见明代财政状况,原书计堂稿二十卷,新饷司三十六卷,边饷司十一卷,山东司七卷,浙江、湖广、四川、江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山西、河南诸司各一、二、五、一、一、四、十七、四、二、一卷,册库一卷,陕西司一卷,并附有奏报新饷出入大数疑一卷。
一卷。附《校误补》一卷。清龚道耕撰。参见《字林补本》。是书专为校正任大椿《字林考逸》而作。其缘起是:任书有初印本,有改刻本,互有出入,而讹脱略同;钱钊(字湜江)、诸可宝(字璞斋)虽为校订,不无遗漏。龚
二卷。无撰者姓名。“玉函”之名,相传本于唐邱延翰之书。然其书久已不传,而此书又托“玉函”之名作“纂要”,说明其书实非古籍。书中设有诸图,又杂以三合长生之说,末附《青囊经》的口诀及“捉心印、造理赋”数条
无卷数 清阮惟和(生卒年不详)撰。惟和,字子衡,松洪府奉贤县(今上海市)增生。《读小戴礼日记》乃《学古堂日记》之一种,其书有考《曲礼》四条、《檀弓》四条、《王制》三条、《月令》十四条、《曾子问》两条、
三卷。清代马国翰辑。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鲁诗故》二十五卷,《鲁诗说》二十八卷。魏晋改朝换代屡经兵火,鲁诗大概在晋室南迁江东时即已失传。清代学者根据司马迁曾师从孔安国,认为司马迁所学即是鲁诗,但
一卷。此书题满洲长庚,盖即纂辑之人。其人生卒、籍贯、事迹均不详。书无序例,先立题目,然后引群经释题,再引众说来释经。题目有“五教”、“三物八刑中和“教学之法”、“考校之法”、“乡官书考之法”、“宾兴”
三卷。南宋韩淲(生卒年不详)撰。韩淲字仲止,号涧泉,家世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后徙信州上饶(今属江西)。参政韩亿后裔,吏部尚书韩元吉之子。韩淲生平事迹不详,唯戴复古《石屏集》有“挽韩仲止”诗云:“
见《笔记》。
一卷。清孙经世(1783-1832)撰。经世字济侯,号惕斋,惠安(今属福建)人。深研经义,精通小学,著作尚有《尔雅音疏》、《经典释文辨证》、《韵学溯源》、《诗韵订》、《说文会通》、《经传释词续编》等。
十卷。西晋郭象(?-312)撰。郭象字子玄,河南(今河南洛阳)人,西晋哲学家。郭象少年时有才华,明事理,常闲居在家,以文论自娱,后曾官至黄门侍郎、太傅主簿。郭象好老庄之学,善于清谈,《晋书·郭象传》载
不分卷。清黄表(生卒年不详)撰。表字君开,吴县(今苏州市)人。表奔走南北,闽粤燕都无所不至,或为人幕僚,或营商业。该书记其一生之经历,兼及时事,康熙间社会情况,及当时各地告谕书疏,如吴三桂征缅之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