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应城县志

应城县志

八卷,清樊司铎修,吴元馨纂。樊司铎,字天木,直隶清苑(河北清苑县)人,进士,官应城知县。吴元馨,字达天,湖北襄阳人,岁贡,官应城教谕。应城自兵燹后,旧志无存,无文可考,无献可征。康熙八年(1669)樊司铎延吴元馨等,搜集四方碑记,凡残篇断简,可备掌故裨政治者,皆手录之,历三年,至十年(1671)始成书刻印。全志共八卷,卷一未分纲目,自舆图至仪礼,分十五类,卷二城池、公署、附行署等七类,赋役、附田赋等九类,卷三儒学、附学宫等十类。坛壝、寺观、兵事、武备、灾祥、恤政,各自为类,卷四秩官、附封爵等八类,卷五选举等八类,卷六循良传、师儒人物传、附名德类八类,流寓、徙籍、仙释各自为类,卷七艺文编,附文集,卷八诗集、附铎文。此志广搜博采,体例完备,分门别类八十六。唯仪礼附舆图、武备附儒学,编次殊无系统。樊司铎序称:旧志灰烬无存,又地僻不可得书,搜辑成编,粗存崖略,于县中典章文物,仅采一半。有康熙十年(1671)刻本。② 十二卷,清李可宷撰修。李可宷,字和阳,山东长山人,举人,官应城知县。康熙十年(1671)县令樊司铎修县志,二十三年(1684)知县齐国政续修未就,李可寀莅任,取樊志及齐县令所集未成稿本,补葺漫灭,芟除冗复,于雍正四年(1726)成书刻印。卷一舆地志、星野志、沿革志、山水考,卷二城池志、乡户志、风俗志,卷三职官志、礼仪志,卷四学校志,卷五粮赋志、恤政志、军旅志,卷六选举志,卷七古迹志、祠庙志、祥异志、杂志,卷八循绩志,卷九至卷十人物志,卷十一卷十二艺文志,共二十纲,七十子目。樊志沿革山水等类,考据各书,颇为详尽,此编因之。田赋、学校、职官、选举等志,历时已久,其改易及增加甚多,自康熙十年(1671)以后事,此编依类续入,间有小引,说明原委。樊志所载人物志,遗漏诡谬之处,齐令采访各类,录得姓名一篇,此志重加参证。凡旌举、节孝、儒行、宦业、文苑及武功,增入各类,共数十人。艺文志,齐令所集诗文仅二十余首,此志踵而求之。此志依据樊志、齐稿,削芜详简补辑成书。其编列次第,也较有条理。

猜你喜欢

  • 春秋合诚图

    不分卷。清黄奭(详见《汉学堂丛书》)辑。该书是《春秋纬》之一,又名《春秋纬合诚图》、《合谶图》。多叙古帝王之事。天人感应,以诚相通,人神相感,以图示意,故名《合诚图》。篇中言黄帝、赤帝的形貌以及受命符

  • 春秋别典

    十五卷。明薛虞畿撰。书前自序称尝阅往牒,见春秋君臣往迹,不下千事,散见百家,皆三氏所未录。间或微掇其端,而未究其绪,存其半而不采其全。所以作者略仿《左传》之例,分十二公以统其世,稽三传人名以系其事。书

  • 书学会编

    四卷。明黄瑜撰。黄瑜字廷美,生卒年不详,只知其为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生活于景泰、天顺年间,曾于天顺六年官肇庆府知府。需要说明的是,明代另有一黄瑜,亦字廷美,同为景泰、天顺年间人,为黄佐之祖,有《

  • 天岳山馆文钞

    四十卷。清李元度(1821-1887)撰。李元度字次青,一字笏庭,自号天岳山樵,晚号超然老人。湖南平江人。道光十九与二十年间(1839-1840)就读于岳麓书院。其时邓湘皋辑《沅湘耆旧诗》,李氏虽“未

  • 庸言知旨

    二卷。清宜兴(生卒年不详)撰。宜兴为清宗室,著有《清文补汇》。此书成于嘉庆七年二月。所谓“庸言”,书中所录,都是当时的口头问答语。满汉合璧凡二卷,每卷各六篇,每篇之中又各分若干节。语体从京师官话,各条

  • 盐法议略

    一卷,清王守基(?-1873)撰。王守基,河南密县人。咸丰进士。官陕西司员外郎、云南司郎中。曾先后在山东司治事二十年。是书前有潘祖荫序言,说:“盐法综于山东司,故君于盐务尤习,钩扶发摘,洞悉利弊,综《

  • 晏元献遗文

    一卷。宋晏殊(991-1055)撰。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词人,有《珠玉词》。晏殊为景德进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晏殊不但善词,而且能文,范仲淹、孔道辅、欧阳修等

  • 王氏丧服要记

    一卷。魏王肃(详见《仪礼注》)撰,清马国翰辑。是书对《丧服》之义加以发挥。如亲丧君来吊节,根据《土丧礼》及《丧大记》;三年丧终服不吊,及有小功丧服,改葬父母节,根据《杂记》;老疾三谏去者节,根据《丧服

  • 陆氏易解

    一卷。明姚士粦辑。姚士粦字叔祥,生卒年不详。著有《日畿访胜录》。东汉末陆绩《周易注》久佚。《三国志·吴志》未注卷数。《隋书·经籍志》著录十五卷,题为《周易注》。《经典释文序录》、《新唐书·艺文志》、《

  • 学春秋随笔

    十卷。清万斯大(详见《仪礼商》)撰。斯大熟精“三礼”、《春秋》,曾纂集诸家治《春秋》之说,得二四二卷,康熙十二年(1673)毁于火;此后重行搜辑,倾其心力,一志著述,可惜未毕功即辞世,其书亦不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