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庄屈合诂

庄屈合诂

清钱澄之(1612-1693)撰。钱澄之,初名秉镫,字饮光,号田间,桐城(今安徽桐城县)人。明末清初诗人、学者。万历时诸生,弱冠时以抵阉党闻名。崇祯时以明经贡京师,屡上书言时政得失。后游吴越间,被复社、几社名流引重,组云龙社,意在联络吴淞地区文人,继承东林党人遗风。与陈子龙等友善,又曾求教名学者黄道周。南明桂王时,官至知制诰,撰文指陈皆切时弊。桂林被清军攻占,一度削发为僧,名西顽。后归故里课耕自给,结庐先人墓旁,环庐皆田,故自号田间。著述颇多,有《田间易学》二卷、《田间诗学》十二卷、《庄屈合诂》、《所知录》、《田间诗集》二十八卷、《文集》三十卷,《藏山阁诗存·文存》等。《庄屈合诂》包话《庄子诂》、《屈子诂》,所以将庄、屈合诂,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盖澄之丁明末造,发愤著书,以《离骚》寓其幽忧,而以《庄子》寓其解脱。不欲明言,托于翼经焉耳。”此书《屈子诂》部分又称《楚辞屈诂》。不分卷,有自引、自序、正文部分。其书体例是逐段训诂。每小段之后,先列旧说(旧说以引朱熹《楚辞集注》最多,他在自引中说:“故因朱子之《集注》更加详绎。”)再标出“诂曰”,以示为钱氏意见。《离骚》分段析诂之后,又有总诂。其学术价值在于:一、对《九歌》的篇数,某些诗作意,有新的见解。认为“《河伯》非楚所及,而《山鬼》涉于妖邪,皆不宜祀;屈原仍举其名,改为之词,而黜其祀,故无赞神之语,歌舞之事,则祀神之歌正得九章。此说虽属臆断,但言之有理,可备一说。在自引中说《九歌》“本南楚祀神之乐章,原从而改正之,虽其忠爱之思时有发见,而谓篇篇皆托兴以喻己志者,凿矣。”称《天问》“发抒其胸中所多不可解之愤懑,而必求其义对之,以解其所不解,岂非愚乎!”评说“《九章》之义,具于命题,按题以诂,大略可见,正不俟牵强穿凿以为之也。”这些见解平实而准确,并暗含对前说的辨驳,令人信服。二、在文义阐发上,顺理成章,具有新见。如《天问》:“阻穷西征,岩何越焉,”王逸《楚辞章句》曰:“言尧放鲧羽山,西行度越岑岩之险,因堕死也”。钱氏依《天问》上下文加以解释,以为上文有“永遇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句,故鲧无西行之事,也无越岩之举。钱氏还善于以史实证诗,疏通文义。如解《抽思》“数惟荪之多怒兮,伤余心之忧忧”。钱氏云:“《史记》称怒而疏原,又载其击秦失利,皆以怒而败,故知王之善怒也。”这些解释极为合理而可信。三、在词义注释上,也较平允通达。如解《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时云:“‘内美’以质言‘修能’以才言,‘重之’言既有其质,又有其才也”。较诸家之说,最为明彻。解《离骚》“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道遥以相羊。”他说:“折若木以拂日,庶可从容以求索也。”既简明扼要,又切诗义。此书也有失误之处,主要表现在词语注解上。如《离骚》“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结合上句芳草为萧艾的诗句,此句意几乎不解自明,钱氏却把“莫”解为“莫非”、“莫不”,说芳草变质,莫非是好修之故,显然颠倒了诗句本意。主要版本有:清康熙刊本《田间遗书》中《庄屈合诂》本。同治三年(1864)刊《饮光先生全书》本。

无卷数。清钱澄之(1512-1694)撰。钱澄之字饮光,号田间,安徽桐城人。明季诸生,隆武时授推官,永历三年(1649)改任庶吉士,次年授编修。曾一度削发为僧。以课耕著述终其身,自号田间老人。著有《所知录》三卷、《田间易学》十二卷、《田间诗学》十二卷、《田间集》十卷、《藏山阁诗存、文存》等。此书将《庄子》和《楚辞》二书合为一体,重新编辑而成,是一部杂编之作。取《庄子》中的止诂内篇,郭象作注一篇及诸家之说等内容。取《楚辞》一书中的朱熹集注为主,参以自己意见,详加解释,其全书宗旨以庄子继易说,以屈原继诗说,相互引证,并有所创新。《庄屈合诂》收入桐城钱饮光先生全书。有清同治二年(1863)桐城斟雉堂重刊本。

猜你喜欢

  • 通城县志

    ①九卷,清盛治纂修,丁克扬增修。丁克扬,字琴溪,浙江萧山人,进士,官通城知县。县志自宋熙宁升镇为县后,邑人何隆于明弘治六年(1493)创修,万历二十六年(1598)邑人舒大猷续修,崇祯九年(1636)

  • 润州先贤录

    六卷。明姚堂(生卒不详)撰。姚堂,字彦容,慈溪(今浙江省慈溪县)人,明正统四年(1439)进士,官至镇江府知府。镇江,古称润州,姚堂知镇江府时,搜镇江即润州先贤自周朝到宋朝二十人,作《润州先贤录》,分

  • 大易近取录

    无卷数。清邵晋之撰。邵晋之字叙阶,号檀波,仁和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举人。其大旨以朱子《本义》有有注而可疑的,有可疑而无注的,偶有所见,即以己意补之。其曰近取者,自序说是“远取诸物,必俟宏通该博

  • 北巡私记

    元刘佶撰。佶临川(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记至元二十八年(1368)闰七月二十八日至三十年(1370)正月共十七个月之事,为作者亲身闻见。当时明军逼近大都,元顺帝出逃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来诺

  • 梨洲遗著汇刊

    三十三种,六十六卷。明末清初黄宗羲(详见《易学象数论》)撰,薛凤昌辑。黄宗羲著述甚多,清《四库全书》即著录多种。但《梨洲遗著汇刊》并非其全集,如著录于《四库全书》的《易学象数论》、《深衣考》等都未收入

  • 粤游日记

    一卷。清王钺(1623-1703)撰。王钺,字仲威,号壬庵,诸城(今属山东)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至广东西宁知县。著述颇多,除本书外,尚有《水西纪略》、《暑窗臆说》、《星余笔记》等。本书记

  • 海壑吟稿

    十一卷。明赵完璧(约1554前后在世)撰。赵完璧,字全卿,号云壑,晚号海壑,胶州(今属山东省)人,生卒年不详。由贡生官至巩昌府通判。著有《海壑吟稿》。是稿名为“吟稿”,盖因其诗多属缘事而发,随即吟咏而

  • 徐氏海隅记

    四十卷。明徐学谟撰。生平见《归有园稿》(辞目)。《明史·艺文志》载《徐学谟文集》四十三卷。《千顷堂书目》亦载徐学谟《海隅记》四十三卷。此本仅四十卷,前无序目。恐为书商删割结果。本书有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

    二十卷。宋薛尚功(生卒年不详)撰。尚功字用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绍兴中(1131-1162)以通直郎佥定江军节度判官厅事。善篆籀,尤好金石文字。是书著录自夏至汉钟鼎彝器五百一十件,不言诸器之体制,

  • 余师录

    四卷。宋王正德撰。王正德其字号、籍贯、仕履及生卒年已均不可考。著有《余师集》共四卷。书前有王正德自序,称成书于绍熙四年(1193)。书中辑前人评论诗文之语,上自北齐下迄于宋,然编次体例并不以时代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