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注
十卷。西晋郭象(?-312)撰。郭象字子玄,河南(今河南洛阳)人,西晋哲学家。郭象少年时有才华,明事理,常闲居在家,以文论自娱,后曾官至黄门侍郎、太傅主簿。郭象好老庄之学,善于清谈,《晋书·郭象传》载有“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之赞语。郭象的著作除《庄子注》外,均已佚失。《庄子注》,又称《南华真经》、《庄子郭象注》、《庄子郭注》,是郭象在前人向秀研究《庄子》的基础上而作,故有郭象窃向秀遗作之嫌和“向郭二庄”之称谓。汉儒注释《庄子》者,虽有数十家之多,但都未能究其旨意、明其要领。魏晋之际哲学家向秀在《庄子》的旧注之外而解其义,“妙演奇致,大畅玄风”(《晋书·郭象传》)。郭象参照别本,对向秀所注《庄子》广而述之,进一步阐释和发挥老庄思想,提出“神器独化于玄冥之境而源流深长”(《庄子注序》)的观点。他主张自然与名教统一,儒道合一,认为万物自生自化、互不相关、各任其性就是“逍遥”,“君臣上下”也都是出于“天理自然”,所以不能因“逍遥”而违背“名教”。他否定“无能生有”说,认为“无既无矣,则不能生有”(《庄子·齐物论注》)。郭象的《庄子注》对后世研究《庄子》影响颇深,虽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评品不一,但研究《庄子》大都用或引郭注。唐成玄英依郭注作《南华真经注疏》,宋至明,皆有郭注之迹可寻,清王先谦《庄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都常引郭注释解《庄子》文义。随着时代的变迁,学术界共识的整合,许多注释《庄子》的卷本都被淘汰,而郭象所注《庄子》犹存,可见其在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现存宋刻巾箱大字本,明刻白口本,清《四库全书》本。明《六子全书》本、民国年间的《续古逸书》本、民国年间影印和缩印《四部丛刊》本,皆题《南华真经》。清《子书二十二种》本、《二十二子》本,皆题《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