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献
三十二卷。明张邦翼(约1613前后在世)编。张邦翼,湖北蕲州(今蕲春)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官至广东提学副使。此书采粤中前哲之文,分类编次,先文后诗。起唐张九龄,迄于明之万历,凡二百六十余人。于岭南诸集,搜辑颇广。但明人著作,所收过多。《四库全书总目》谓盖时弥近而所收滥,亦明代标榜之习气。《四库全书》列入存目。
三十二卷。明张邦翼(约1613前后在世)编。张邦翼,湖北蕲州(今蕲春)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官至广东提学副使。此书采粤中前哲之文,分类编次,先文后诗。起唐张九龄,迄于明之万历,凡二百六十余人。于岭南诸集,搜辑颇广。但明人著作,所收过多。《四库全书总目》谓盖时弥近而所收滥,亦明代标榜之习气。《四库全书》列入存目。
一卷。辑佚书,南齐沈驎士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据《南齐书》,沈驎士字云祯,吴兴(今浙江吴兴县南)人。征聘不就,其所注《易礼书老子要略》数十卷。故马国翰辑之以《要略》名之。其《易》学
六卷。明祝允明(1460-1526)撰。祝允明字希哲,因生枝指,自号枝生,又号枝指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诗人、书法家。弘治举人。官广东兴宁知县,迁应天府(南京)通判。未几谢病归。与唐寅、文征明、徐
不分卷。不著撰人名氏。是编汇辑兵部题行汇稿三千余件。自明天启四年(1624)至崇祯十七年(1644)二十年间,其中天启四年一册,五年一册,七年一册,崇祯元年至十七年各一册,崇祯年一册,缺年月一册。是书
一卷。明林塾(生卒不详)撰。林塾,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县)人,明宏治十五年(1502)进士,官至浙江布政司参议。他考订明惠帝建文年间诸臣前史无记载者54人,编为《拾遗书》,但所载与其前诸书略同,行文简略
一卷。元张玉娘撰。玉娘生卒年未详。松阳(今属浙江)人。明慧知书。少时许配给沈佺。后父母有违言。玉娘不从。时沈佺有疾,玉娘折简贻佺,以死自誓。佺卒,玉娘也忧郁而死。明嘉靖中,邑人王诏得其遗诗,于是为作传
一卷。清李慈铭撰。李慈铭(1829-1894),字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堂。浙江会稽(今绍兴、上虞)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任户部江南司浚郎、山西道监察御史等。一生著述甚丰,著有《绍兴府志校记》、
见《将略要论》。
三十卷。宋胡寅(1098-1156)撰。胡寅,字明仲,建宁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胡安国之侄,收为养子。宣和间进士。靖康初,荐为秘书省校书郎。曾从杨时学。历官起居郎,迁中书舍人。以徽猷阁直学士致仕。卒
内篇三卷,外篇一卷。清章学诚撰。章学诚(1738-1801),原名文斅,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此书成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系在其自著《和州志》、《艺
一卷。清臧镛(1767-1811)撰。臧镛原名镛堂,字在东,号拜径,江苏武进人。曾师从卢文弨,又从钱大昕、段玉裁治经学,阮元任浙江巡抚时,臧氏曾客其幕府,助其编纂《经籍纂诂》。著有《拜纪日记》、《拜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