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卷。南朝宋裴骃撰。裴骃(生卒年不详),字龙驹,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历史学家。官至南中郎参军。他因为看了徐广的《史记音义》有独见,又认为过于省略了,于是采摘九经诸史和《汉书音义》等书为《
①四卷。宋司马光(见《资治通鉴》)撰。《道德真经传》又称《道德真经论》、《道德论述要》、《老子道德论述要》。汉晋以来,研究《老子》的学者聚讼纷争,其争论焦点之一就是道德是否一体。一派主张道德分见,陆德
二卷。唐徐寅(约873前后在世)撰。徐寅,字昭梦,泉州莆田(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工诗,屡举不第。尝游大梁,以赋谒梁王朱温,误触其讳,欲遁不得,乃作过大梁赋以献。温大悦,酬一字绢一匹,厚礼馆待。大
八曰:名正则治,名丧则乱。使名丧者,淫说也。说淫则可不可而然不然,是不是而非不非。故君子之说也,足以言贤者之实、不肖者之充而已矣,足以喻治之所悖、乱之所由起而已矣,足以知物之情、人之所获以生而已矣。凡
十七卷。无名氏撰。本书记录了许多宋、元两代官员审案时的判语。行文工巧对偶,颇有文彩。书中所涉及人名均署其人的别号。《名公书判清明集》有《永乐大典》本,清代《名公书判清明集》被列入《四库全书》存目中。此
五十二卷。清王谟撰。谟字仁圃,江西金溪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进士。豫章在汉时为郡,辖境相当于今江西省。该书专记豫章一地的人物,上起汉代下讫五代。叙例有四,一曰考姓氏,以辨族姓;二曰核官制,以征
一卷。清王植(详见《四书参注》)撰。本书分别记述从祀孔庙的先贤先儒的事迹、官爵,并考其从祀时间。其文大体因袭《阙里志》诸书,无所考证。而在卷首序文中,则与朱熹、陆九渊流派争之甚力。盖王植虽倾向于心学,
无卷数。明孟称舜撰。孟称舜,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一说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字子若、子适(一作子塞)。崇祯时国子监生员。入清以后曾为浙江松阳县令。工词典,著有杂剧《桃花人面》、《英雄成败》、《死里逃生
三十二卷。明王昌会撰。王昌会,字嘉侯,上海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是编采摘诸家诗话,参以小说,合成一书。议论则不著其姓名,事实则不著其时代。又并不著出自何书。糅杂割裂,茫无体例,亦博而不精之学。《四库
四卷。清张均(生卒年不详)撰。张均字坦斋,浙江江山(今江山县)人,官射州学博。生平不详。本书前有自序。全书大体上议论多而考证少,而所议论的东西也是泛衍多而精实少。论《二戴记》,根据《汉书·儒林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