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屈辞精义

屈辞精义

六卷。清陈本礼(1739-1818)撰。陈本礼,字嘉会,号素村,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家藏书颇多,有别业名匏室,收储宏富。偶得宋版精本,尤珍藏之。曾立诗社于城南角里庄,将名流酬唱编为《南村鼓吹集》。陈氏勤于考订,著作除《屈辞精义》外,尚存有《汉乐府三歌注》、《协律钩元》、《急求探奇》,与本书合称《匏室四种》。另有《焦氏易林考正》、《扬雄太元灵曜》等。《屈辞精义》历时四十四年,五易其稿而成,可知陈氏用心之勤苦。所以著此书,一则出于对旧注之不满,二则出于对屈原崇高品格的赞仰。卷首有陈氏自序并附张曾《江上读骚图歌》,《屈骚精义略例》十七条,《史记·屈原列传》,沈亚之《屈原外传》,“参引诸家”(自刘安以下三十七家),陈氏题诗四绝及《小序》,正文目录,书末有陈氏跋文。其正文目次与诸家均异。第一卷《离骚》,第二卷《天问》,第三卷《招魂》、《大招》,第四卷《九章》,第五卷《九歌》,第六卷《远游》、《卜居》、《渔父》。《略例》之二说明编次理由,主要依《史记》列传叙述之序:“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哀郢》为《九章》篇名,《九章》宜列二招之后。另外,《九歌》、《远游》为《骚》之遗响,《卜居》、《渔父》为《骚》之变体,故应依次列其后。笺注体例为:《离骚》、《天问》、《招魂》、《大招》、《九章》、《九歌》、《远游》各篇篇名之后有“发明”,乃陈氏对该篇总评。《九章》、《九歌》中各篇及《卜居》、《渔父》篇名下有“笺”,同为陈氏总评。“发明”、“笺”后引诸家之语,唯《大招》、《九章》,无诸家之语。各篇分段注释,先以“笺”列己说,再引他家之说,时附“正误”用以校勘文字。各卷有夹注,多解字义、文义或注音;一至三卷有眉批,主要评议文法章法。本书主要特点是如《略例》之八所称:“阐扬奥义,或发明言外之义者。”这体现在稿本与定本的比较中,更体现于定本的笺释上。1955年,上海出版公司影印了姜亮夫先生所存《离骚》篇稿本,为《离骚精义原稿留真》,如原稿中每篇作品中所标章数,引证的一些事实、文字训诂等,到定稿时几乎全部删掉,而初稿中关于奥义及言外之义,则大力扩充或增补,以显示屈原作品的“微辞奥旨”(《自序》)。在这点上陈氏揭示得至深至微。如对《离骚》“汤禹俨而祇敬兮,周论道而莫差。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陈氏笺曰:“前皆廷诤面折之言,此方宛转规谏,盖謇謇则言非一次,特总借陈词一语写出,以补前文未备,而又为下文陈辞粉本,且以见女媭责原婞直之非虚,此数章乃原一生被疏、被替、被放逐病根,受谗、受间、受谣诼机关,一篇筋脉所维系处,岂可草草读过。”此笺不但说明了屈原一生遭遇的根由,而且从文章结构角度揭示此段承前启后的地位与作用。陈氏善于阐发屈原作品将思想感情寓于虚写的言外之义。如揭示《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八句,“朝吾将济于白水兮”求女一大段的分析,足以说明这点。其次,敢提出新见,有的言之有理。如关于屈原作品写作时期排列问题,认为《九章》中《桔颂》是屈原“早年咏物之什”,《惜诵》、《抽思》、《思美人》写于怀王时,其余写于顷襄王时,这些见解均为前人所未言,或可备一说,或为后人所采用。最后陈氏有较高的艺术鉴赏力。如《涉江》“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陈氏注称:“一幅秋山行旅图。”对下文乘船凝滞回水之中,则注称:“此又一幅清江泛棹图也。一叶孤帆,沙汀夜泊,淹回难进,能不令迁客魂销于江上耶!”此可谓点睛之笔。此书的错误也是明显的,认为《离骚》开头到“夫为灵修之故也”(共四十四句)乃《骚》之赋序,其余为“经”,说法甚为荒谬。认为《天问》论古事,本于楚史《梼杌》,也并无确据。有些诗句的解释不从旧说,刻意求新,违背原旨。版本有清嘉庆十七年(1812)裛露轩刊本,华大师范大学藏。陈氏读骚楼刊《陈氏丛书·匏室四种》本。民国十三年(1924)上海扫叶山房影印裛露堂本。1955年上海出版公司影印《离骚精义原稿留真》本。

猜你喜欢

  • 楚辞音

    一卷。隋释道骞(生卒年不详)撰。《隋书·经籍志》叙曰:“隋时有释道骞,喜读《楚辞》,能为楚声。音辞清切,至今传《楚辞》者,皆祖骞公之音。”周祖谟《骞公楚辞音之协韵说与楚音》一文,考证道骞乃智骞。其根据

  • 蚕桑实济

    六卷。清刘辅庭(生卒年不详)撰。刘辅庭曾多年从事养蚕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广仁堂根据刘辅庭的经验编成《蚕桑实济》一书。《蚕桑实济》共六卷,卷一为树桑捷验,卷二为育蚕预备,卷三为育蚕切忌,卷四为育蚕

  • 伤寒医鉴

    一卷。元马宗素(生卒年不详)撰。马宗素平阳(今山西临汾)人。从师于刘完素。著有《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伤寒钤法》、《马冠群》、《医悟》等书。此书为马氏根据《素问·热论》的思想和刘完素之说,以驳斥朱肱

  • 本草经

    见《神农本草经》。

  • 牧斋有学集

    五十卷。清钱谦益(1582-1664)著。钱谦益,字爱之,号牧斋,常熟(今属江苏)人。学者称虞山先生。生平详见《初学集》。是书收录钱氏从顺治二年(1645)至康熙二年(1663)十八年间所作之诗文,凡

  • 春秋日表

    一卷。清张冕(详见《春秋至朔通考》)撰。该书考证春秋时的天文历法,并列表说明。有清嘉庆年间刻本(与《春秋至朔通考》、《春秋初年岁星行表》、《春秋日食星度表》合刊)。

  • 汉熹平石经残字集

    一卷。白坚辑。白坚字坚父,西充(今四川西充)人。所辑汉石经残字共十三石。《周易》自“临”卦至“剥”卦为一石,二十六字;《易传》之“文言”为一石,二十二字。《鲁诗》,自《邶风》的《日月》篇至《式微》篇为

  • 国朝师儒论略

    一卷。清代成孺撰。成孺字心巢,原名成蓉镜,字芙卿,江苏宝应(今江苏中部)人。著有《周易释爻例》、《尚书历谱》、《宋史·地理志校勘记》、《经史骈技》、《心巢文录》、《成氏遗书》等二十余部书。此书为作者的

  • 测史剩语

    六卷,明冯士元撰。士元字廷对,新昌(今属江西省宜丰县)人。万历中期由贡生授靖安县训导之职,后升任河南府教授。《测史剩语》杂取春秋至唐代的史事,作者逐一评论。其中以人物标题的有二十四篇,以事件标题的有三

  • 元明杂剧

    二十七卷。编者不详。此集边栏不一,板心凌乱,剧本编次无序,当非成书于一时,或为书商汇集散卷而成。集中共收元、明人杂剧二十七种。其中元人杂剧十九种,为乔吉三种,曰《两世姻缘》、《扬州梦》、《金钱记》;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