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札记
一卷。清范尔梅撰。本书卷首有靳璠小引,称赞范尔梅《尚书札记》“洞见大原,于训诂之外,别有见解,为五峰功臣。”靳氏此言,实乃溢美之辞,不可轻信。今观范氏此书,所论较为平庸,远远没有达到靳氏所吹嘘的那种高度。中间偶有可取之处,但谬误不实之处更众。而范氏所谓“《盘庚》三篇,其文晦涩,其事不足为后世法”,而欲删去《盘庚》之论,尤为荒谬。近代作五经节本者,亦大多受范尔梅影响。本书今存有康熙刊读书小记本。
一卷。清范尔梅撰。本书卷首有靳璠小引,称赞范尔梅《尚书札记》“洞见大原,于训诂之外,别有见解,为五峰功臣。”靳氏此言,实乃溢美之辞,不可轻信。今观范氏此书,所论较为平庸,远远没有达到靳氏所吹嘘的那种高度。中间偶有可取之处,但谬误不实之处更众。而范氏所谓“《盘庚》三篇,其文晦涩,其事不足为后世法”,而欲删去《盘庚》之论,尤为荒谬。近代作五经节本者,亦大多受范尔梅影响。本书今存有康熙刊读书小记本。
①四卷。清李聿求(生卒年不详)撰。李聿求,字五峰,浙江海盐(今浙江海盐)人。诸生,布衣终身,著《后汉书儒林传补》、《桑志》及是书行于世。是书分春、夏、秋、冬四卷,按月书写,先经后传,又次为注;逐节连写
一卷。中庸读法一卷。清王又朴撰。是书的总说,乃顺经文而畅其旨,无所阐发。读法,则就朱子九条而广之。其解“费隐”,谓因其不可离,则无处非道,无时非道,故称“费”,因其费则瞻在前而忽在后,故称“隐”。又说
四卷。清潘永圜撰。潘永圜字大生,金坛人,著有《宋稗类钞》。《读史津逮》成于康熙年间,将从三皇五帝到明代的帝王分为三类:属正统者标曰世纪;属偏霸者标曰世次;僭伪叛乱及藩镇标为本末,皆详其世系,力标事实,
四卷。清黄彭年(1823-1891)撰辑。黄彭年字子寿,号陶楼,贵筑(今贵州省贵阳市)人。道光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同治初年,主讲关中书院,历任陕西布政使、江苏布政使、湖北布政使等职。他为官清
六卷。清陆锡璞撰。陆锡璞为广东龙川人,生卒年不详。卷首有陆锡璞的自序,接着是总论。其所辑录多从钦定的本子中录出,先是《书集传》,其次是《尚书集说》。其所诠释《集传》者,标有“释传”二字,附于《集传》之
四卷。邬庆时著。邬庆时字白坚,番禺(今广州)人。《孝经通论》系邬庆时搜集古来孝经家言,总括所见,本诸心得,摘其大要而成。全书凡四卷,被整理成十篇。第一作者,论孝经为孔子所作。第二时代,论孔子作孝经的时
不分卷。明胡侃(生卒年不详)撰。胡侃字尚谦,号中离,揭阳(今属广东)人。正德十二年(1517)中进士,疏乞归养。四年后授职行人,寻升为司正。后因被诬获罪,削官为民。归田后,从游者百余人。会罗洪先于青原
十卷。唐司空图(公元837-908)撰。司空图字表圣,号知非子、忍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属山西省)人。咸通进士,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诗人、诗歌理论家。因世乱退隐,专力写作,不问世事,隐居中条山王官谷。
十五卷。元赵汸(详见《周易文诠》)撰。至正十七年,赵汸完成《春秋集传》初稿,因《礼记》“比事属辞,《春秋》之教也”之语,悟《春秋》之义在于比事属辞,又重新推究孔子笔削之旨,著为此书。赵汸《东山集》有《
见《尚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