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释地四篇注
四卷。清钱坫撰。作序云:“名者,实之徵。古人之言,何尝虚造;率以鄙见就所遐瞻,括成卷册,愧非孙、樊所及道、郭君所及推。”《尔雅》中《释地》、《释丘》、《释山》、《释水》四篇,各家注释仅随义解释,并不明确说明其具体所在。钱氏精地理之学,遍历齐、鲁、燕、赵、卫、周、秦、晋之间,颇能以今证昔。因就己见,证所阅历,而成是注。其注质而核,有汉人遗意焉。孙星衍序云:“《释地》诸篇之义既古,其所释皆是《夏书》、《山海经》之山,而郭、李、舍人仅随义解释,不著所在。郭璞注:中岳嵩高山,盖依此为名,亦未知其即释嵩高山也,可不谓惑欤?”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补逸》卷七云:“同时邵二云(晋涵)有《正义》一书,群推精博,莫之与京。然自《释地》以下至“九河”,终当以十兰是注为独到也。”陈惕庵《尔雅释例》言:“《尔雅·释地》四篇有专言,有泛言;专释者,当求其地以实之;泛言者,不必求其地以释之。”以此讥钱氏。是书摘引史、集、舆志中记载,并益以作者足历目见,考证文字,辨正音读,以今证古,求其实地,逐条笺注《尔雅》之《释地》、《释丘》、《释山》、《释水》四篇。有《钱氏四种》本及《续清经解》本。《续清经解》本附作者《车制考》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