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少仪外传

少仪外传

二卷。南宋吕祖谦(1137-1181)撰。吕祖谦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婺州(今浙江金华)人。与朱熹、张栻齐名,时称“东南三贤”。以荫补入官,后举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历任太学博士、秘书郎、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等职。他少受家学,长从林子奇、汪应辰、胡宏游,又与朱熹、张栻为友。曾居明招山讲学,晚年建丽泽书院。于淳熙二年(1175),约陆九渊会朱熹于信州(今江西上饶)铅山鹅湖寺,讨论治学方法,意欲调和朱陆之争。其学本于家庭,不名一师,不私一说,虽然博杂,但仍以儒学为宗。为学主“明理躬行”,认为“理”或“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总则,无所不在,永恒不变。循理而行,则无覆亡之患。提倡经世致用,为学要从民生实用上下功夫,讲实理,育实才,求实用。强调以史为鉴,反对空谈阴阳之说。主要著作有《东莱集》、《春秋左氏传说》、《东莱左传博议》、《少仪外传》等。此书为训课幼学而撰,取《礼记·少仪》以为书名。书中杂引前哲之德行嘉言,兼及立身行己,应世居官之道,不限生活常规细节,故曰“外传”。犹如韩婴引事说《诗》,而自题《韩诗外传》一样。书中采辑旧文,体例略同于朱子《小学》。他认为,洒扫、应对、进退之事,也即精义入神之妙,而初学者往往多有忽视,掉以轻心。故采辑前言往行所当知而易见者,汇编成书,用以训课幼学。他强调后生学问须理会《曲礼》、《少仪》、《礼仪》等学。主张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为学之道要致诚,必须做到居处齐庄,志意凝定,不妄言,不苟笑。开卷读书必须恭敬,如对圣贤。掩卷沉思,必须根究义理。提倡持身以清洁,处心以公平。当官者须不忘“清”、“慎”、“勤”等三事。知此三事则可以持身,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为人子者要尽孝道,恭恪奉亲,慎无懈怠。他认为后世学者能阅读此书,便会各因其所得而有自立之地。全书采择较精,语言流畅、深入浅出、简明易懂。对研究儒家教育思想及我国古代的启蒙教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原书已佚,世无刊本。今本载于《永乐大典》中,清修《四库全书》从大典中辑出有宋人胡岩起《跋》,吕祖谦弟吕祖俭《序》。此书又名《辨志录》。有《四库全书》本,《墨海金壶》本,《守山阁丛书》本,《金华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庶斋老学丛谈

    三卷。元盛如梓(生卒年不详)撰。盛如梓自号庶斋,衢州(今属浙江)人。一说扬州(今属江苏)人。生平事迹不详。据是书卷首题“元从仕郎崇明州判官致仕盛如梓撰”,知其曾任从仕郎、崇明州判官,后致仕。盛如梓博学

  • 两汉笔记

    十二卷,宋钱时撰。钱时,生卒年不详,字子是,号融堂。南宋严州淳安(今浙江淳安西北)人,钱时年幼时超群脱俗,后绝意科举,究明理学,因江东提刑袁甫延请,主讲于象山书院,议论风发,指摘痛快,听他讲课的人总有

  • 复斋钟鼎款识

    一卷。宋王厚之撰。王厚之(1131-1162),字顺伯,浙江诸暨人。宋乾道三年(1167)进士。历官浙西通判,改江东提刑,直显谟阁致仕。书中著录五十九器。内有青笺者十五器,为毕良史所收。钟七、鼎二十一

  • 晁氏新书

    一卷。汉晁错(前200-前154)撰,清马国翰辑。晁错,颍川(今河南禹县)人。初从张恢学习申不害、商鞅的法家学说。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汉景帝时任御使大夫,主张削夺诸侯王国封地,加强中央集权。后遭谮被杀

  • 铁琴山馆遗翰

    四卷。清王笃(生卒年不详)书。王笃,字宝珊,秦(今陕西)人,官四川知县等。王笃工诗善书,宗法颜真卿,笔法苍劲。如该书帖中《水轮赋》、《史隐记》等皆轻圆秀丽、精熟工整,但字迹稍大者则笔锋不得劲展,以至逾

  • 四朝闻见录

    五卷。宋叶绍翁撰。生卒年不详。叶绍翁字靖逸,又字嗣宗,自署龙泉(今浙江龙泉)人,曾在朝做官,仕履行状失考。此书分甲、乙、丙、丁、戊五集,共二百零七条。甲、乙、丙、丁四集,皆叙宋高、孝、光、宁宗四朝轶闻

  • 孔北海集

    一卷。汉孔融(153-208)撰。孔融字文举,鲁国(今山东西南)人。孔丘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一。少慧,性孝友,好学博览。年十岁,见李膺,膺与宾客均奇之。独太中大夫陈韪讥他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他

  • 五服异同汇考

    三卷。清崔述(1740-1816)撰。崔述,字武承,号东壁,直隶大名(今河北大名县)人,乾隆举人,官罗源知县。其学考据明如汉儒而未尝墨守成规,辨析精微如宋儒而未尝空谈虚理。著书三十四种,《考信录》一书

  • 丁氏音韵学丛书五种

    十四卷。清丁显撰。丁显,生卒年不详,字韵渔,别字西圃,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咸丰间举人。曾教授淮南研治经史,还留心实学,以期有用于世。对于疏导淮河、运河等民生国计,尤费苦心。年近六十,仍著书不倦。平生

  • 型世奇观

    见《三刻拍案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