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拙斋文钞
一卷。清张舒(生卒年不详。)撰,张舒字丙生,甘泉(今湖北宜昌市西南)人。平生著述甚多,咸丰间经乱遗失,只杂文数十篇留于世。其中论史之作居其大半,间附杂文数篇。张舒学力深厚,识见高明,议论宏通,笔力遒炼,迥非世俗所可见。该书同治十年(1871)徐云甫先生刊于江夏,民国四年曾孙张鹤弟重刻。书中有同治十年(1871)薛廷栋、徐廷璜序、民国三年刘师培序。有民国四年(1915)重刊本。
一卷。清张舒(生卒年不详。)撰,张舒字丙生,甘泉(今湖北宜昌市西南)人。平生著述甚多,咸丰间经乱遗失,只杂文数十篇留于世。其中论史之作居其大半,间附杂文数篇。张舒学力深厚,识见高明,议论宏通,笔力遒炼,迥非世俗所可见。该书同治十年(1871)徐云甫先生刊于江夏,民国四年曾孙张鹤弟重刻。书中有同治十年(1871)薛廷栋、徐廷璜序、民国三年刘师培序。有民国四年(1915)重刊本。
六卷。清刘淳(约1821年前后在世)撰。刘淳,字孝长,湖北天门人。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嘉庆帝西巡时,刘淳献诗五百韵,廷试赐文绮物。由是名动京师,此后五试进士不第。其人才识淹贯古今,英气勃发。
六十四卷。此书为康熙皇帝经筵旧稿。由著名宋学家,康熙经学老师李光地主持编定,雍正时由大臣张廷玉、方苞修订定稿,乾隆三年(1738)锓版。宋代由于重《春秋》之慎赏罚、当功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之用,
五卷。元魏初(1232-1292)撰。初字大初,一作太初,号青崖。弘州顺圣(今河北阳原东)人。元世祖时为国史院编修,拜监察御史。官至南台御史中丞。“史称初好读书,尤长于《春秋》,为文简而有法。”(《四
见“韵学大成”。
二卷。清王夫之(详见《四书考异》)撰。是书《四库总目》不存。书中“壹是”一条,谓壹即专壹,壹是犹舍专此,对齐治平而言。“三年之丧”一条,谓三年之丧非即父母之丧,《春秋传》王一岁而有三年之丧二焉,谓后与
一卷。清王昶撰。王昶(1725-1806)字德甫,号述庵,又字琴德,江苏青浦人(今上海市),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官至刑部侍郎。湛深经术,娴于政事韬略。时号通儒,学者称阑泉先生。著述宏丰,著有《
二十卷。《别集》十卷。《外集》 四卷。唐李德裕(787-849)撰。李德裕生平详见《次柳氏旧闻》(辞目)。此集又称《李文饶文集》、《李卫公文集》。分为三集,《会昌一品集》二十卷,载武宗时册令、典诰、奏
七卷。清姜郁嵩撰。姜郁嵩本姓郁,名嵩,湖北武昌人。是书首有李有序,又有郁嵩自序及凡例。是书不录经文,不用训诂,每章隐大意,但理解不出《集注》之外,且约繁为简,便于阅读。该书有光绪三十三年(1907)刊
二卷。施琅撰。施琅(1621-1696年),原名郎,字琢公、尊侯,晋江(今福建省泉州市)人。初为郑芝龙部左冲锋,降清后历任同安副将、总兵、福建水师提督,授内大臣,隶汉军镶黄旗。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①三卷。吴应箕著。吴应箕(1594-1645),字风之,又字次尾,明清之际安徽池州府贵池(今安徽贵池)县人。他是明末复社的领袖,领导了声讨阉党遗孽阮大铖的活动。该书序下注有一行小字:“书共六卷,存陈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