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孟子正义

孟子正义

① 十四卷。东汉赵岐注,题为宋孙奭疏,实不可信。朱熹《语录》以为是南宋邵武士人伪托孙奭所疏,并且称“蔡季通识其人”。邵武旧属闽,士人是对年纪大的儒生的一般称谓,但后人多方推求,终于难以确定作伪者为何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马端临《经籍考》、朱彝尊《经义考》对该书均有著录。考《宋史·邢昺传》,邢昺于咸平二年(999)受诏与杜镐、舒雅、孙奭、李慕清、崔偓佺等校定《周礼》、《仪礼》、《公羊春秋》、《穀梁春秋》、《孝经》、《论语》、《尔雅义疏》,并未提及《孟子》。《涑水纪闻》载孙奭所校定者有《论语》、《孝经》、《尔雅正义》等书,也没有提及《孟子》。该书的序与孙奭《孟子音义》序完全一致,显然抄自《孟子音义》。清人钱大昕称“(《正义》)尽删《章指》(赵岐《孟子章句》)正文,仍剽掠其语散入《正义》”。该书为伪书,确定不移。就该书本身而言,价值也不高。汉代解经,或曰训诂,注音释义,考释典章名物;或曰章句,分章断句,阐释义理;至宋始有疏,补汉儒注经之不足。然而《孟子正义》只是发挥赵岐的注说,好象乡塾讲章,并未于名物制度有所疏解。赵岐注好用古事为比,《正义》大多不能指明其出典,指明之处也多舛误不实。如尾生抱柱一事,典出《庄子》,疏中却称见于《史记》;陈不瞻事典出《新序》,疏中也指为《史记》。《正义》对赵注之义也多有未解。比如赵注“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疏云“我能为君期与敌国战斗,必能胜”,将“与国战”连读,不知在“国”字下断句,句读不知,语义乖违。也有评家以为该书某些地方“精善之至”,“近人以其伪而蔑弃之,不知其有可取者矣。”(陈澧《东塾读书记》)但历代评家多定其为粗陋,也是难以更作别论的。作伪者对赵岐注也多有改窜,以传世的《孟子章句》和《孟子音义》校参,《正义》显然并非赵注原貌。明代以《孟子正义》入《十三经注疏》,流传甚广,《提要》也予以著录。传世的《孟子正义》版本有:宋刻元修本(北京馆藏)、元刻明修本(北京馆藏)、明丛书堂抄本(北京馆藏)、清章氏式训堂抄本(上海馆藏)、元刻明修《十三经注疏》本(北京市文物局藏)、嘉靖间李元阳福建刻本(浙江馆藏)、万历北监本(浙江图书馆)、崇祯间毛氏汲古阁刻本(浙江馆藏)等,均题作《孟子注疏解经》十四卷,汉赵岐注,宋孙奭疏。② 三十卷。清焦循(详见《论语通释》)撰。是书系为赵岐《孟子章句》所作的疏,对经注多所阐明,虽匡正赵注间或欠妥,但瑕不掩瑜。如“龙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赵注言治土地之赋,无善于助者也。贡者,校数岁以为常类而上之,民供奉之,有易有不易,故谓之不善也。焦疏则引夏氏僎曰:战国诸侯,重敛掊克,立定法以取民,不因丰凶而损益,且托贡法以文过,故孟子有激而云。其所谓不善者,特救战国之失耳,禹法实不然也。龙子“莫不善者”,指战国诸侯之贡法,非夏后之贡法。“小弁之怨亲亲也”,赵注云伯奇仁人而父虐之,故作小弁之诗云,何辜于天。焦疏则引刘氏《始兴诗》云,《孟子》“亲之过大”一语,据此可断其为幽王太子宜臼之诗。盖太子者国之根本,国本动摇,则社稷随之而亡,故曰亲之过大。若在寻常放子,则已之被谗见逐,祸只一身,其父之过,与《诗·凯风》“七子之母,不安其室”无异,不会云亲之过大。又《诗》二章云:“踧踧周道,鞠为茂草,我心忧伤,惄焉如擣。”此诗有伤周室衰微之意。若寻常放子,其于国家事又有何干系。这些均足以补赵注之缺。另外,赵注蒙经学之蔽处,焦循也一一指明,所论多当。该书有《焦氏丛书》本。

猜你喜欢

  • 牟子丛残

    一卷。民国周叔迦(生卒年不详)辑。《牟子丛残》一书,为周叔迦辨雪牟融所作《理惑论》真伪公案而作。故此书首先录牟子《理惑论》全文,广采他家之文,以为辨正。次录一切经音义之牟子《理惑论》音义,然后为周叔迦

  • 图绘宝鉴

    五卷。附《图绘宝鉴续编》一卷。元夏文彦(生卒年不详)撰。夏文彦,字士良,号兰渚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居松江(今属上海市)。夏氏嗜古精于绘事,为杨维桢所称。据陶宗仪《辍耕录》曰,其家多藏古物,罕有其

  • 礼记质疑

    四十九卷。清郭嵩焘(1818-1891)撰。嵩焘,字伯琛,号筠仙,一号玉池老人,湖南湘阴县(今湘阴县)人。早年就读长沙岳麓书院,与曾国藩为至交。1847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兵部左侍郎,苏松粮道,

  • 讲筵四世诗钞

    十卷。清张曾虔(生卒年不详)辑。张曾虔为安徽省桐城人,张英之孙,若需之子,曾任安徽凤阳宿州训导。此集为其家诗集,第一卷,收入张英之诗一百三十四首。张英(?-1708),字敦复,号圃翁,康熙丁未(166

  • 唐乐曲谱

    一卷。宋高似孙撰。似孙字续古,淳熙进士,历官校书郎、知州,著有《子略》、《纬略》、《砚笺》等。此书内容为唐太宗、高宗、代宗、德宗、文宗、武宗等朝所制乐曲。列出名目,并注明制作始末。其内容与郑樵《通志》

  • 荆川集

    十三卷。明唐顺之(1507-1560)撰。唐顺之,字应德,一字义修。武进(今属江苏省)人。顺之素有异禀,稍长,洽贯群籍。嘉靖八年(1529年)举进士第一。曾督领兵船在崇明抵御倭寇,以功升右佥都御史,代

  • 韩柳年谱

    八卷。其中《韩文类谱》七卷,为唐韩愈年谱,宋魏仲举撰。魏仲举,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庆元中书商,曾刊《韩集五百家注》,遂辑吕大防《韩吏部文公集年谱》、程具《韩文公历官记》、洪兴祖《韩子年谱》,编成此书

  • 南史札记

    一卷北史札记 三卷。清李慈铭撰。李慈铭,有《魏书札记》,已著录。撰者以宋、齐、梁、陈书校南史,以魏、齐、周、隋书校北史,成此札记。是书考证详细、准确,可资参用。虽其中文字与原史书相校有差异之处,但于理

  • 璞堂文抄

    十一卷。清许重炎(约1766年前后在世)撰。许重炎字少来,荆溪(今江苏省常州)人,许昌国之子,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重炎工诗,著有《璞堂文抄》十一卷。本集多讲学之文,而持论平允,无喧争门户之习,对忠孝节

  • 国脉民天

    一卷。明耿荫楼(?-1638)撰。耿阴楼,字旋极,灵寿(今河北灵寿县)人。天启五年(1625)考中进士,曾做过地方官,清兵攻入他的家乡时被杀。《国脉民天》强调精耕细作,分为区田、亲田、养种、晒种、蓄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