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卷。清苏秉国撰。秉国字均甫,号蒿平,南清河(今河北清河一带)人。此书卷首有揭要15条,分别论元、贞悔、大小、往来内外上下、九六、易辞取象、彖传、大象、小象、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讲明著书大意
一百一卷。清吴定璋(生卒年不详)编。吴定璋字友篁,吴县(今属江苏)人。此集为地方诗文总集。定璋遍搜历代生于太湖七十二峰间文人之作,得诗八十三卷,词二卷,赋三卷,文十三卷,共一百零一卷。所选之诗不叙时代
十四卷。明杨慎(1487-1559)辑。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新都(四川)人。正德六年(1511)廷试第一。授翰林修撰。本书上起古初,下迄于汉,皆采金石之文。但真伪错杂,疏漏甚多。如阳虚石室仓颉文、岣嵝
二卷。明郑若庸撰。字号籍里见《歙蜣集》条。是辑为歙人汪良迪所辑。前有王锡爵序,称山人八十高龄时居清源数年,故集中清源之诗不一而足。是为其晚年所作。《明诗综》载郑若庸有《歙蜣集》,不及此稿。然所录诸诗具
二十卷。宋末元初王守正(生卒年不详)撰。王守正,五峰(今四川泸县)人,号清安逸士。撰有《道德真经衍义手抄》,原题“五峰清安逸士王守正集”。此书卷首序和前两卷(共八章)已经散失。其书首为经文分八十一章,
十卷。耿南仲(?-1129)撰。耿南仲,字希道,北宋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历资政殿大学士、尚书左丞门下侍郎等职。为政畏战主和,依违迁就。《周易新讲义》原名《周易解义》,《宋史·艺文志》著录为十卷。耿南
黎锦熙撰。黎氏生平著述,见《新著国语文法》。是书以“实体词七位”的体系来支配《马氏文通》,审查其例句,批判其说法。主要以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相比较,也兼及英语、日语等外语。开创了比较文法研究的先例,对古
四卷。明朱敬鑉撰。敬鑉字进父,明秦愍王朱樉八世孙。生卒事迹均不详。万历中为奉国中尉。著有《梅雪轩诗稿》。是稿凡四卷。其诗应酬之作较多,诗调浅弱仅勉强敷衍成篇而已。四库已存目。
三卷。清焦循撰。焦氏精研易学,多所创见,其治易有三法,即旁通、时行、相错。此书据自序,称“自汉魏以来至今二千余年,凡说易之书必首尾阅之。其说有独得者,则笔之于侧,可以广见闻,益神智”。积久则成此书,自
内篇三卷外篇三卷。清孔广森(1752-1786)撰。孔广森字众仲,号撝约,又号轩,曲阜人。他是孔继涵侄子,曾师从戴震。乾隆三十六年(1771)进士,官翰林,在内府得见王孝通《缉古算法》,秦九韶《数书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