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孝经

孝经

① 一卷。清朱轼(1665-1736)撰。朱轼,详见《周易传义合订》条。该书用吴澄考定之本,而略为推衍其义。凡题姓名者,皆澄之原文。自己所加则称“轼案”。书前有自序、梁份序、殷元福序。该书不标目第,自称为“朱某学”。盖从汉儒传经不立名目之例,亦仿何休注《公羊传》称“何休学”。② 三本,管窥一卷。清吴隆元(生卒年不详)撰。吴隆元,详见《易宫》条。该书首为《孝经今古文考》,次为古文本,再次为今文本,复次为朱熹《孝经刊误》本。其大旨以古文为是,从朱氏刊误本用古文。③ 一卷。明陈继儒(详见《孝经集灵节略》)订正。本书《孝经》本文与今本无异,只是“事君”章列第十六,“感应”章列第十七,依虞淳熙所更定章次,而与今文倒置。书首有诵经威仪,教人每日清晨盥栉盛服上香,向北礼拜毕,再面北默坐,闭目存想;又教人逆想在母胎中母呼亦呼,母吸亦吸的情形,到此情志俱忘,只有绵绵一气,忽然自生欢喜。诵经威仪参合进了基督教徒的礼拜仪式与佛教修止观之法,已非儒家所固有。该书版本为陈氏所刻《宝颜堂秘籍》本。④ 不分卷。清黄奭(约1790-1860)编辑。黄奭字石原,原籍歙县,寄居甘泉(今属陕西)。一生以读书稽古为乐,专事辑佚古书,凡二百八十余种,辑有《汉学堂丛书》、《高密遗书目录》等。是书共二十七条,系集诸书引孝经纬孝经说之文而成。书名作孝经而不附以纬字,似不甚当。书中荒诞无稽之文甚少,以训释之语为多。辑本中亦有注、疏相混,引语不明之处,当做修正。该书版本为汉学堂辑本。

猜你喜欢

  • 刘氏政论

    一卷。三国魏刘廙(180-221)撰。清马国翰辑。刘廙,字恭嗣,南阳安众(今河南镇平县东南)人,事曹操为丞相掾属。汉文帝即位,官侍中,封关内侯,著书数十篇。清马国翰所辑《刘氏政论》一卷,实为一篇。《续

  • 陈安道年谱

    一卷。清陈溥编。陈溥字横山,为谱主之孙。谱主陈瑚(1613-1675),字言夏,号确庵,江苏太仓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举人,入清未仕。卒私谥安道先生。陈瑚为清初著名理学家,主程朱之学,与同邑陆

  • 读易私言

    一卷。元许衡(1209-1281)撰。许衡字平仲,号鲁斋,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幼家贫嗜学,从姚枢得伊洛程氏及新安朱氏之书。宋宝祐二年(1254年),元世祖召为京兆提学。中统元年(1260年),世祖即

  • 寻乐堂四书讲义

    八卷。清何昱撰。昱字子昭,一字质夫,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何昱乐以程朱为归,对《大学》的明德,《中庸》的性道,《论语》的学习,融会贯通,多所发明。尝谓:“自汉唐而还训释四书者,不啻数十百家,而洞见大道

  • 超性学要

    三十二卷,目录四卷。意大利多玛斯(1226-1274)撰。多玛斯是欧洲中世纪神学大师,天主教奉为矩矱者。《超性学要》是一部耶稣教类著作,原名《神学纲要》。当时耶稣会士译神学曰天学,此言超性学,故名为《

  • 论语广注

    二卷。清毕宪曾撰。宪曾字季谕,江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乾隆六十年(1795)举人。是书首有彭元瑞的序文,以及宪曾的自序。举出采用的体例有四种:考异、拾逸、集说、互证。宪曾博引群书,注解《论语》,所引

  • 钦定七经纲领

    一卷。清学部图书馆编。此书将钦定七经中卷首纲领截割而成卷。其中《易经》三篇:一论作《易》传《易》源流,二论《易》道精蕴经传义例,三论读《易》之法及诸家醇疵。《尚书》三篇:一论删《书》传《书》源流,今文

  • 白石词集

    一卷。宋姜夔(1155?-1221?)撰。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江西波阳)人。庆元五年(1199)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又上所作《圣宋饶歌歌吹曲》十四首,诏付太常收掌,得免解试进士,不第后隐居。

  • 中铨

    六卷。明汪应蛟(生卒年不详)撰。汪应蛟字潜夫,婺源(今属江西)人。万历进士,历任南京兵部主事、南京兵部尚书等职。为人亮贞有守,视国如家。著有《古今彝语》等书。此书为作者的讲学之语,起于万历十五年(15

  • 剿闯小史

    见《剿闯通俗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