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妙法莲华经疏

妙法莲华经疏

一卷。宋代竺道生(355-434)撰。道生,一般称为生公。本姓魏,钜鹿(今河北省钜鹿县)人,寓居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自幼颖悟聪慧,依竺法汰出家为僧,随师姓竺。是我国晋宋间的义学高僧。他有过目能诵之惊人记忆力和创造力,十五岁便登讲座。受具足戒之年,便以“善于接诱”见重当世。中年游学。晋安帝隆安中(397-401)入庐山,后赴长安闻业鸠摩罗什,成为罗什门下“四圣”、“十哲”之一。后入建康(今南京)青园寺著书弘教,提出一阐提人皆得成佛主张,因旧学大众以为此主张背经叛道,遂把他摈出僧众。转而入虎丘山,传说他曾聚石为徒,宣讲《涅槃》经,说到阐提有佛性,群石皆为点头。元嘉七年(430)再入庐山,直至元嘉十一年(434)于讲座旁坐而圆寂。道生一生勤勉,于群经众论普遍钻研,著述很多。见诸记载的有《维摩》、《法华》、《泥洹》、《小品》、《法华经疏》传存二卷,《维摩经疏》《出三藏记集》、《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净名经关中释抄》、《涅槃三十六问》仅存《答王卫军书》一首。《妙法莲华经疏》。已佚的有《善不受披义》、《顿悟成佛义》、《二谛论》、《佛性当有论》、《法身无色论》、《佛无净土论》、《应有缘论》等。道生奉高僧竺法汰,鸠摩罗什受业学成。其主要学说是融会般若空观和涅槃佛性说的精义而成一家之言。论证并提出了众生皆有佛性说,顿悟成佛说。他还把释迦如来一代的教法分为善净、方便,真实、无余四种法轮,故有“生公四轮”之称。《妙法莲华经疏》是对《妙法莲华经》所作的释文经疏。《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据说,法华经是诸佛秘藏,盖佛将入涅槃前三月,于清净众中演说此经,明唯一佛性。决定成佛、乃举手低头,皆成佛道,无复二乘三乘之别。道生依据该经这一主要思想,解经释义,阐述法华经宗旨。其所作的解释世皆实焉。其文通意顺。是现存中外文,凡十几部法华经疏中比较好的一部,是研究中国佛教经籍,特别是研究天台宗的佛学观点、主张所必不可少的参考书。现常见流行版本是续藏经本。

猜你喜欢

  • 郑康成年谱

    一卷。清沈可培撰。可培字向斋,浙江嘉兴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进士,曾任江西上高知县,罢官后掌教山东泺源书院。谱主为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此谱事实据郑玄本传,岁

  • 鹤和篇

    三卷。明闪仲侗(约1644年前后在世)撰。闪仲侗,字士觉,永昌(今云南保山)人。举人。其生卒仕履未详。考明天启五年(1625)进士有闪仲俨,官至少詹事,亦永昌人,当即其兄弟。仲侗自称崇祯四年(1631

  • 周易系辞精义

    二卷。旧本题宋吕祖谦(详见《古周易》条)撰。当初,程颐作《易传》,没有涉及《系辞》,该书集诸家之说以补其缺。但取舍并不精审。陈振孙《书录解题》引《馆阁书目》,认为该书是伪托吕祖谦之名,而实非吕氏所作。

  • 圃珖岩馆诗钞

    四卷。清蒋超伯著。蒋超伯,字及籍贯、生卒年均不详。据序称,蒋氏于同治七年(1868)赴广东,不幸染疾。是集即为蒋氏在其养身治病之闲暇所作。因其寝榻寓处为圃珖岩馆,故名之。蒋氏认为“诗律贵细”,并以此贯

  • 画史会要

    五卷。明朱谋垔(生平详见《书史会要续编》)撰。朱谋垔曾续陶宗仪《书史会要》,于是联想及画,便采上古至明能画之人姓名及事迹,而作《画史会要》。书仿陶宗仪之体例,所以名也仿其而起。《书史会要》是止于元代,

  • 中庸原文集解

    一卷。清胡清瑞(详见《论语赘说》撰。首有自序,认为朱子对《中庸》虽无所增删移动,而所释多违经传。《中庸》两言达道,都是解释首节的“道”字,说喜怒哀乐皆中节,称之和,和乃天下之达道。又述孔子之言,以君臣

  • 离骚汇订

    四帙。《屈子杂文笺略》二帙。清王邦采(生卒年不详)撰。王邦采,字贻六,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康熙间诸生,中年后放弃举子业,研究经史,好为古诗文辞,尤工于画,对金石、版本学也有研究,又善笺注前人遗编。《

  • 也是园藏书目

    四卷。清钱曾撰。钱曾,见《读书敏求记》条。该目为钱曾藏书处“也是园”的私人藏书目录,共著录藏书三千八百余种。该目分类大体遵循四部,所设子目与《读书敏求记》大多相当,只因其系钱曾早期所编,不如《读书敏求

  • 所愿学斋书钞

    六种。清沈梦兰(生卒年不详)编。沈梦兰字古春,乌程(今属浙江省吴兴县)人。沈氏博通诸经,尤深于《周礼》。所收六种为《周易学》、《毛诗学》、《尚书学》、《周礼学》、《孟子学》、《五省沟洫图说》。其中《五

  • 高邮王氏四种

    一百三十一卷。清王念孙、王引之撰。王念孙生平在《广雅疏证》中、王引之生平在《经义述闻》都已著录。是编汇辑王氏父子著作四种,有王念孙《读书杂志》十种八十二卷,对《逸周书》、《战国策》、《史记》、《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