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庵文集
八卷。明梁本之(1370-1434)撰。梁本之名混,字本之,以字行,号坦庵,江西泰和人。明洪武中,为瑞州府学训导,迁溧阳教谕,改鲁王府纪善。本之与其兄梁潜齐名。著有《坦庵文集》。是集凡八卷。皆为文。其文典雅,格气颇高。萧镃曾评价其所著称“泓渟澄深,端重典则”。“著述数量虽与梁潜规模相近,但骨力根柢则皆不及其兄也”。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另有清刻本《三梁文集》传世,现藏上海图书馆。
八卷。明梁本之(1370-1434)撰。梁本之名混,字本之,以字行,号坦庵,江西泰和人。明洪武中,为瑞州府学训导,迁溧阳教谕,改鲁王府纪善。本之与其兄梁潜齐名。著有《坦庵文集》。是集凡八卷。皆为文。其文典雅,格气颇高。萧镃曾评价其所著称“泓渟澄深,端重典则”。“著述数量虽与梁潜规模相近,但骨力根柢则皆不及其兄也”。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另有清刻本《三梁文集》传世,现藏上海图书馆。
六卷。清王应奎撰。王应奎字东淑,昭文(今江苏常熟)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约清雍正、乾隆间在世。《柳南随笔》为笔记小说,杂记明末清初以来的朝野见闻,比较侧重记载当代文人们的轶闻琐事。对于前人著述和诗文,
八卷。附《诗小谱》二卷。元陈绎曾(约1329年前后在世)撰。(生平详见《文说》辞目)。是编分古文小谱、四六附说、楚赋小谱、汉赋小谱、唐赋附语五类,体例繁碎,大抵妄生分别,强立名目,殊无精警。诗小谱二卷
一卷。宋胡太初撰。胡太初,天台(今属浙江)人。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太初舅陶某出任香溪知县,太初著县令居官之道十五篇以赠。淳珰十二年(1252),胡太初知处州,次年,又得原稿,遂屡版刻书,发放属
二卷。清单为锐撰。为锐字伯平,山东高密人。是编颇近讲章体,其引李光地、张江、王步青、何焯诸说,皆自论时文中来。以文法评经,尤蹈明人陋习。但“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一条,据《礼记·檀弓》、《春秋公羊传》,
一卷。清陈履和撰。履和清中叶云南人,为著名经学家、史学家崔述(详见《孟子事实录》)门人,刻有崔述遗书88卷。此书所记即崔述事迹,尤详于崔氏任福建罗源、上林知县时的治绩。此书有嘉庆年间刊本。
六卷。宋范镇(1001-1087)撰。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进士出身,仁宗时知谏院,后为翰林学士。神宗朝,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以户部侍郎退位。哲宗即位,提举崇福官,累封蜀郡公。范镇平生与
十二卷。清金瓯撰。金瓯字完城,一字宁武,浙江秀水人。此书系专为科举而作,书名中“正业”一语即指举业,因此,作者将《春秋》经文中不宜用来命题的文字尽行删去,所以又称为“删本”;至于“传”这部分,其内容则
八卷。附录二卷。清顾栋高(1679-1759)撰。栋高字震沧,一字复初,晚年治《春秋》,又自号左畲。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康熙六年(1721年)进士,授内阁中书。乾隆十五年(1750),赐国子监司业、
十二卷,首一卷。清吴若灏纂修。吴若灏号之京,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光绪十七年(1891)任邹县知县。邹县自康熙五十四年(1715)知县娄一均重修后,又已一百七十余年未增修补续。吴若灏奉檄至邹县,适山东
六十三卷。汉郑玄(127-200)注,唐孔颖达(574-648)疏。玄字康成,北海郡高密(今山东高密)人,汉代经学大师,世称“后郑”,以别于郑兴、郑众父子。曾入太学学习今文《易》和《公羊》学,又从张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