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回溪医案 慎疾刍言

回溪医案 慎疾刍言

《回溪医案》一卷,《慎疾刍言》一卷。清徐大椿(详见《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撰。《回溪医案》成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共载内科医案三十二条、妇科医案四条、外科医案十二条,共列五十五证,每证间有兼收数案者。案中详述病史、病因、病证以及治疗原则。对于疑难病证,一经诊辨,斡旋补救,其效如神。徐氏治学严谨,治病善于审证求因。并根据病人的不同体质、病因、症状,以及受病部位,进行辨证论治,颇有独到见解。辨证、制方、遣药切于病情,并强调痰火痰热应与各种痈症鉴别,但病固、病机互相间又有联系。多为经验之谈,颇有临床意义,对后学很有启发。《慎疾刍言》又名《医砭》。为徐氏指陈医界流弊,以期医家谨慎治疾而作。此书成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分为补剂、用药、中风、咳嗽、吐血、中暑、痢疾、阴证、老人、妇女、小儿、外科、治法、制剂、煎药、服药、延医、秘方、诡诞、宗传诸篇,共十九篇。对误用补剂、内科杂病误治、不同患者如老人、妇女、小儿治疗上的区别、外科病证治法等简要论述,倡导因病施治。精理名言,出以浅显,于俗医之失,亦多纠正。论说明畅,议论中肯,颇多临证体验。上述二书,可供临证者有所抉择,不致淆惑。医案中间附王士雄按语,十分精审,可供参考。有《徐氏医书八种》本,《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著录。《回溪医案》有咸丰五年(1855)王士雄根据抄本编辑,并加按语刊行本,咸丰七年(1857)刊本,光绪元年(1875)河南聚文斋刻本。《慎疾刍言》有《徐氏医书》诸种本,道光十八年(1838)蔡氏涵虚阁刻本,《中国医学大成》本。

猜你喜欢

  • 钦定翻译五经

    五十八卷。清乾隆帝因满人不通汉语,儒家经典不易在满人中传播,遂效法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命人将《孝经》译成鲜卑语(称《国语孝经》)故事,在乾隆二十年,命人把儒家经典译成满文。因《四书》为初学所必读,故先

  • 后汉书注又补

    一卷。清沈铭彝撰。沈铭彝,浙江嘉兴人,生平及官职不详。《后汉书注又补》是为了补惠楝的《后汉书补注》而作的,因此名为“又补”。卷首有他在道光十三年(1833)自序。序中说“垂老残年,无可遣日,翻阅惠氏补

  • 交泰韵

    一卷。明吕坤撰。吕坤(1536-1618)字叔简,号新吾,又号心吾,宁陵(今河南宁陵县)人。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授襄垣知县,调大同,征授户部主事,迁郎中。再迁山东参政、山西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

  • 蛰云雷斋丛书

    十四种,四十九卷。清佚名编。此丛书未著编者名氏,收书以清代学者研究经史的著作为主,兼及杂家著述。其中以廖平、康有为二人著述最为重要。廖平治经前期倾向今文学,于今文学颇有贡献。康有为亦主今文之说,故二人

  • 貂珰史鉴

    四卷。明张世则撰。张世则,诸城(今属山东)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年(1574)进士,官至四川安绵兵备副使。“貂珰”原系汉代中常侍的冠饰,金珰右貂。后中常侍之职用宦官充任,故称宦官为“貂珰”。此书是记述宦

  • 黄静山集

    十二卷。清黄永年(1699-1751)撰。黄永年,字静山,号松甫,江西广昌人。乾隆元年(1736)巡抚常安举博学鸿词,同年成进士,不预试,授刑部主事,疑狱多有平反,累官常州知府,为政宽而有礼。是集凡十

  • 二初斋读书记

    十卷。清倪思宽(生卒年不详)撰。倪思宽原名倪世球,字存未,后改此名,字二初,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乾隆恩贡生。遍读经、史、子、集四部之书,每有异同,随笔考订,以成此书。倪思宽长于《三礼》,学宗程朱,

  • 百越先贤志

    四卷。明区大任(生卒不详)撰。区大任,字祯伯,顺德(今广东省顺德县)人。明嘉靖壬戌(1562年)以岁贡除江都训导,累至南京户部郎中。《百越先贤志》记百越先贤人物,“百越”统指东越、南越、闽越、瓯越、西

  • 金匮要略注

    四卷。清张志聪(详见《素问集注·灵枢集注》)撰。《金匮要略》自林亿从张机《伤寒论》中辑录校订出来之后,为之作注者,元明以来不过寥寥数家,其中较好的注本有徐彬《金匮要略论注》,有论有注,较为详赡。张氏此

  • 古今冬至表

    四卷。清谭沄撰,沄生平不详,湖南湘潭人。《元史·历志》有六历冬至,开载鲁献公戊寅,讫至元庚辰,四十九事。纪大衍宣明纪元统天重修大明授时时刻之异同。清梅文鼎,因之作《春秋以来冬至表》,删去献公戊庚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