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音余录
五卷。明杨慎撰。杨慎事迹见“俗言”。书后有杨慎后语云:“《古音略》既勤梓人,大理董生难尤数数是者,则进而称曰:‘先生是书行,转注昭矣,然尚犹颇有遗余焉,则复采拾得千若字。’予为删润,以为《古音余》。”则知《古音余》乃董难搜辑,杨慎删润而成者也。体例与《转注古音略》相同,以平水韵标目,而汇录古韵之通叶分系其下。所录凡一千三十九字,收罗颇为繁富,可资参考。然条理尚欠周密、疏漏亦多。有《函海》本。
五卷。明杨慎撰。杨慎事迹见“俗言”。书后有杨慎后语云:“《古音略》既勤梓人,大理董生难尤数数是者,则进而称曰:‘先生是书行,转注昭矣,然尚犹颇有遗余焉,则复采拾得千若字。’予为删润,以为《古音余》。”则知《古音余》乃董难搜辑,杨慎删润而成者也。体例与《转注古音略》相同,以平水韵标目,而汇录古韵之通叶分系其下。所录凡一千三十九字,收罗颇为繁富,可资参考。然条理尚欠周密、疏漏亦多。有《函海》本。
见《白孔六帖》。
二曰:人主之言,不可不慎。高宗,天子也,即位谅闇,三年不言。卿大夫恐惧,患之。高宗乃言曰:“以余一人正四方,余唯恐言之不类也,兹故不言。”古之天子,其重言如此,故言无遗者。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梧叶以为
五十五卷,清文棨修,伍肇龄纂。文棨,曾任绵州知州。绵州志创修于乾隆元年(1736)知州屠用谦,嘉庆知州李在文重修,兹编则为续嘉庆李志而作。《直隶绵州志》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共五十五卷,分为:卷
五十卷。宋江贽撰。贽字叔直,崇安(今属福建)人。政和中,少微星现,朝命举遗逸之士。有司以贽应诏,贽辞不赴,赐号少微先生。是书取司马光《资治通鉴》删存大要。然首尾赅贯,究不及原书,该书又名《通鉴纂要》,
一卷。清武亿(详见《经读考异》)撰。本书包括《补摭言五代会要》、《宋史选举志》、《文昌杂录》、《补笔谈》、《西溪丛书》、《容斋四笔》、《尚书古文疏证》、《潜邱札记》、《陈氏纲目订误》、《钟山札记》各一
二十卷。清王崇炳(详见《金华征献略》)编。此集所收均为金华一郡之文。上自汉尚书杨乔,下迄于清朝徐腾,共收一百十七家,而王崇炳之文亦录其内。据集前《凡例》称,所取《金华文征略》十之有五,《金华文统》十之
二卷。清吕种玉(生卒年不详)撰。种玉字蓝衍,长洲(江苏苏州市)人。本书乃种玉订正字义,考事真伪之文。内容多沿袭宋人学说,且多为常见之类。如证墓志,称有爵者称公,无爵者称启,不如《隶释》有后汉故民吴公碑
八卷。明郑若曾撰。若曾有《筹海图编》十三卷,已著录。是编为江南倭患而作,兼及防御土寇之事。卷首有郑氏《原序》一篇,叙本书述作之缘由。“三吴者,朝廷之重地也,留都(案明以南京为留都)门户在焉,国家财赋先
一卷。附《诗余》一卷。清郭佩芬撰。郭佩芬,生卒年不详,字慧嫫,江苏吴县(今苏州)人,镇海县丞郭荣光之女。清代词人。精通经史,工书善画。许配给蒋之沄,未等到出嫁便早逝了。在世二十三年。此书有道光二十年(
二卷。清宁都(今江西宁都)三魏著,邱维屏评选。三魏系魏氏三兄弟魏际瑞、魏禧、魏礼。际瑞原名祥,字善伯,明代诸生,著有《伯子文集》及《杂俎》;禧字冰叔,号裕斋,又号勺庭,明末弃诸生,著有《诗文集》和《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