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音余录
五卷。明杨慎撰。杨慎事迹见“俗言”。书后有杨慎后语云:“《古音略》既勤梓人,大理董生难尤数数是者,则进而称曰:‘先生是书行,转注昭矣,然尚犹颇有遗余焉,则复采拾得千若字。’予为删润,以为《古音余》。”则知《古音余》乃董难搜辑,杨慎删润而成者也。体例与《转注古音略》相同,以平水韵标目,而汇录古韵之通叶分系其下。所录凡一千三十九字,收罗颇为繁富,可资参考。然条理尚欠周密、疏漏亦多。有《函海》本。
五卷。明杨慎撰。杨慎事迹见“俗言”。书后有杨慎后语云:“《古音略》既勤梓人,大理董生难尤数数是者,则进而称曰:‘先生是书行,转注昭矣,然尚犹颇有遗余焉,则复采拾得千若字。’予为删润,以为《古音余》。”则知《古音余》乃董难搜辑,杨慎删润而成者也。体例与《转注古音略》相同,以平水韵标目,而汇录古韵之通叶分系其下。所录凡一千三十九字,收罗颇为繁富,可资参考。然条理尚欠周密、疏漏亦多。有《函海》本。
三十六卷。宋郭知达编。郭知达字子肃,一字噩南。四川人,一说闽清(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是书凡三十六卷。集王洙、宋祁、王安石、黄庭坚、薛梦符、杜田、鲍彪、师尹、赵彦材之注。颇为简要。据郭知达序称,“
一百六十卷。清王昶编撰。王昶(1725-1806),字德辅,号述庵,又号兰家,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乾隆进士,官至刑部右侍郎。好金石之学,收罗商周铜器及历代石刻拓本颇多。曾参加纂修《大清一统志》、
四卷,附录一卷。明瞿佑(1341-1427)撰。瞿佑一作“瞿祐”,字宗吉,别号存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文学家。洪武初年入仕,官国子助教。永乐间,官周王府右长史。一生著作甚富,有《乐府遗音》、《
三卷。清汤球辑。孙盛(302-373),字安国,东晋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人。初仕佐著作郎,累迁秘书监,加给事中。博学而善言名理。著《魏氏春秋》、《晋阳秋》。《隋书·经籍志》录该书三十二卷,《唐书·经
七卷。明赵宦光撰。参见《说文长笺》。此书与《说文长笺》合刻,本为一书。以许氏叙内释六书之义者分为前六卷之首,以下备列班固、卫恒、贾公彦、徐锴、张有、郑樵、戴侗、杨桓、刘秦、余谦、周伯琦、赵古则、王应电
六十七卷。清觉罗德洪等奉敕修。原题《大清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考隆通显功文皇帝实录》,简称《清太宗实录》,今从封面题。是书始修于顺治九年(1652),一直拖延未成,康熙十二年(1673)开史局
三卷。宋胡寅(详见《读史管见》)撰。是书专为辟佛而作,每条先引释氏之说于前,然后加以辨正。《四库全书总目》谓其“持论最正,其剖亦最明。然佛之为患,在于以心性微妙之词汩乱圣贤之学问,故不可不辨,至其经典
一卷。北宋晁说之(1059-1129)撰。晁说之字以道,济州钜野(今属山东)人。少慕司马光之为人。光晚号迂叟,说之因自号景迂生。官至试中书舍人,兼东宫詹事。说之淹贯群书,著作繁富。有《景迂生集》,晁公
六卷。宋郭思(生卒年不详)撰。郭思,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北宋宣和中曾官徽猷阁直学士,通奉大夫。此书系作者采录孙思邈《千金方》之精要辑成,于宣和六年(1124),撰成并刻石以存。全书共十七篇,载方九百
一卷。①清顾炎武撰。顾炎武,详见《求古录》条。此书考释石经七种。西晋裴頠所刻石经,后世无传。唐开元以后所刻石经,在考释上也无争议。唯有汉魏碑二种,后人争论不休。宋赵明诚作《金石录》、洪适作《隶释》,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