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南史

南史

八十卷。李延寿(见前篇)撰。李延寿之父李大师在隋末参加窦建德政权,任尚书礼部侍郎,后来失官转而著史,未完成而逝。李延寿继承父志编史。《南史》、《北史》是属于私人编撰一个时期的纪传体通史。李延寿在太宗贞观年间,曾先后参加修撰《隋书》、《五代史志》等工作,有机会遍观南北朝诸史,这就为他撰《南·北史》提供了便利。他还撰有《太宗政典》。他编史是在其父李大师旧稿基础上,又有南北朝八史抄本为其采录,还收集了一千多卷杂史为补充史料。从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开始撰写,到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经过十六年时间(公元420年)完成。《南史》从刘宋永初元年(公元420年)开始,到陈祯明三年(公元589年)止,包括宋、齐、梁、陈四朝一百七十年历史。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共计八十卷。《南史》没志也没表。编写方法按南朝宋、齐、梁、陈顺序排列的。《南史》本纪十卷,即宋本纪三卷,齐本纪二卷,梁本纪三卷,陈本纪二卷。列传也是按朝代先后顺序编排的,先是宗室诸王,之后是将相名臣等,一朝一段。而类传是将几个朝代的同一类人物,按时间先后,编在一个传内。此外《南史》还有《文学传》。《南·北史》的史料主要根据八书,又新增了杂史中的不少史料,反映了历史的真实。而《北齐书》散失残缺的,后人又取《北史》补足,可见其价值了。《南·北史》的缺点是作传不分朝代,把祖孙父子摆在一起了,不便查阅,又无表、志,对典章制度不好了解。明末清初的李清有《南北史合注》。周嘉猷的《南北史表》工具书,中华书局1974年、1975年出版的《南史》点校本为最通行版本。

猜你喜欢

  • 龙安府志

    十卷,清邓存咏纂修。邓存咏,江西人,进士,曾任龙安府知府。龙安自康熙、乾隆以来,修郡志者,只存草稿,未及梓行。至邓守乃莅任,锐意搜集而为此。《龙安府志》道光二十二年(1842)刻本,共十卷,分为:卷一

  • 留余草堂丛书

    十一种,六十四卷。清刘承干编。刘承干,生卒年及事迹不详。编者认为清中叶以后,学术方面扬汉学而抑宋学,故虽考据之学大盛,仍不免有世风日颓的征兆,有感于此,于是以劝世为宗旨,编此丛书,多收有关理学的著作。

  • 石田集

    十五卷。元马祖常(1279-1338)撰。祖常字伯庸。先世为汪古部人。居靖州天山。居室名石田山房,因以名集。延祐中复科举,祖常乡贡、会试皆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历官监察御史、礼部尚书、枢密副

  • 赵恭毅剩稿

    八卷。附《裘萼剩稿》三卷。清赵申乔(1644-1720)撰。赵申乔字松伍,又字慎旃。江苏武进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授商邱知县,官至户部尚书,政绩卓著,卒谥恭毅。本编首奏议,次序记,再次案牍之文

  • 刘瓛乾坤义

    一卷。辑佚书,南齐刘瓛(见《刘氏系词义疏》条)撰,清黄奭辑,载于《汉学堂丛书》中。刘瓛所撰《周易》义疏有多种辑本,孙堂辑为《刘氏周易义疏》,列于《二十一家易注》中;马国翰辑为《刘氏周易义疏》,列入《玉

  • 周易经传集解

    三十六卷。林栗撰。栗字黄中,一字宽夫,南宋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人。生卒年不详。是书解经三十二卷,解《系辞》上、下各一卷,《文言》、《说卦》、《序卦》、《杂卦》本文一卷,另将河图、洛书、八卦、九畴、大

  • 宁洋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董钟骥修,陈天枢纂。董钟骥,同治年间,任宁洋县知县。陈天枢,举人。考宁洋县志,创修于明。其后又先后三修。咸丰三年(1853),邑志旧板毁于兵乱,所剩仅残编断简,迄无完书。董钟骥任县令

  • 至正四明续志

    十二卷。元王元恭修,王存孙、徐亮纂。元恭字居敬,号宁轩,真定(今河北正定)人,顺帝至元六年(1340)任庆元路总管。四明为庆元路(治今浙江宁波)别称。书成于至正二年(1342)。《至正四明续志》全书十

  • 严陵集

    九卷。宋董编。董集,东平(今山东)人,官严州知州,绍兴时人,生卒年不详。此集为严州历代诗文之辑。为上起六朝之谢灵运,迄于南宋之初。前五卷皆为诗,第六卷诗后附赋二篇,七至九卷则为碑铭、题记、等杂文。所录

  • 冬烜草堂遗诗

    二卷。清陈豪(1839-1910)撰。陈豪,字止庵,号蓝洲,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同治六年举人,官至湖北随州知州。陈豪为官清廉,有政绩,能书工画,善于吟咏。本书所收陈豪遗诗共四百三十三首,分为古、近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