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十论
一卷。题许学士撰,不著其名。此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从其内容看,作者为南宋人(《四库提要》)。名曰十论,实则仅存八论。此八论分别为:吴、蜀、东晋、宋、齐、梁、陈、元魏。所佚二论为魏、西晋也未为可知。许氏叙历代兴亡,中实寓南渡君臣之意。如《晋论》等篇,叙褚裒北伐、青、兖之民襁负来归。桓温军至灞上,父老争迎、牛酒踵之。刘裕入长安,秦民奔走相告,说明民心思向,而晋失其鹿,其责在己。其意也隐刺北宋所以亡于金人之由,所论可谓至切。此书《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类。
一卷。题许学士撰,不著其名。此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从其内容看,作者为南宋人(《四库提要》)。名曰十论,实则仅存八论。此八论分别为:吴、蜀、东晋、宋、齐、梁、陈、元魏。所佚二论为魏、西晋也未为可知。许氏叙历代兴亡,中实寓南渡君臣之意。如《晋论》等篇,叙褚裒北伐、青、兖之民襁负来归。桓温军至灞上,父老争迎、牛酒踵之。刘裕入长安,秦民奔走相告,说明民心思向,而晋失其鹿,其责在己。其意也隐刺北宋所以亡于金人之由,所论可谓至切。此书《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类。
一卷。清圣康熙帝御撰。嗣乾隆三十七年,钦定清汉对音字式颁行。后人敬遵钦式,对译姓氏汉音。道光元年,满洲和精额辑同音合璧五卷。恭录圣祖宸翰五家姓于第三卷内,每一姓氏,各以清字对音,编成满汉合璧,即为此书
十八卷,首一卷。清雷铣修,王棻纂。雷铣,光绪时任青田县知县。王棻,黄严人,举人。此志为光绪二年(1876)刻本。全书为一十八卷,首一卷,分为:卷一舆地志,目为沿革、星野、疆域、山水、形胜。卷二建置志,
六卷。《葭里二集》六卷。《葭里三集》五卷。清周鐈(约1661年前后在世)撰。周鐈,字若柯,河北南和人,生卒年不详。顺治诸生,屡赴乡试不进,遂弃举业,专力于诗。著有《葭里集》。此集共六卷。二集六卷,三集
八卷。清乾隆(1711-1799)时敕辑。乾隆名弘历,爱新觉罗氏,满族,清朝皇帝,雍正帝第四子。1735-1796年在位,年号乾隆。在位期间平定准噶尔部,加强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统治。1773年开四库
一百三十四卷。明李维桢(1547-1626)撰。李维桢,字本宁,京山(今属湖北)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进修撰,官至礼部尚书。善文,所作甚多,著有《史通评释》、《大泌山房集》等。
一卷。见《字鹄》。
一卷。又名《唐歌诗》、《选进集》、《元和御览》,或《御览诗》。唐令狐楚(766-837)编。令狐楚字谷士,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贞元七年(791)登进士第。桂管观察使王拱辟入幕。后历辟太原节度判官,召
一卷。明王磐(生卒年不详)撰。王磐,字鸿渐,号西楼,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约生活于明正德、嘉靖年间。因江、淮之间连年水、旱,饥民多采食野菜充饥,王磐热心饥民因误食有毒野菜而丧命,便多方调查访问,写成
四十八卷。明代释智旭编撰。智旭生平事迹详见《灵峰澫益大师宗论》辞条。《阅藏知津》一书,为目录体佛学之书。自明崇祯八年至清顺治十一年(1635-1654)历时二十年成书。编撰此书的目的在于使阅读藏经的人
三卷。续辨二卷。别录一卷。宋余允文撰。允文字隐文,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生卒年不详。《尊孟辨》对宋代司马光、李觏、郑厚(字叔友)三家有关驳诘孟子的言论一一进行辨说,旨在推倒群疑,定孟子于一尊,故书名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