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十七史商榷

十七史商榷

一百卷。清王鸣盛撰。王鸣盛(1722-1797),字凤喈、礼堂、西庄,号西沚。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乾隆甲戌第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擢侍读学士,充福建乡试正考官,累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左迁光禄寺卿。少时从沈德潜学诗,并从惠栋治经。尤善诗文,精通经学,特别是史学方面。治经效法汉儒,并且以汉学考证方法治史,对中国古代制度、器物、人物、碑刻、地理等都有考证。著有《十七史商榷》《蛾术编》《尚书后案》《耕养斋诗文集》《西沚居士集》等。钱大昕尝谓自惠、戴之学盛行,学者但治古经,略涉三史,三史以下皆茫然不知。鸣盛与大昕皆以博学工诗文称,研经一以汉人为师。其书辨博详明,与《廿二史考异》不相上下,当考证其典制之实到建制沿革,皆详尽原备;当考证其事迹之实,从年经月纬、部店州次,皆条分缕析。并取稗史丛说来验证其中的脱误,最详于舆地、职官、典章、制度。计《史记》六卷《汉书》二十二卷、《后汉书》十卷、《三国志》四卷、《晋书》四卷、《南史合宋齐梁陈书》十二卷、《北史合魏齐周隋书》四卷、《新旧唐书》二十四卷、新《旧五代史》六卷,一共十七史。另外论史家义例崖略,为缀言二卷,主要在于校勘补正,当核事件之虚实,辨别异同。其书可谓述作之选。此书有乾隆丁未(1787年)刻本。

猜你喜欢

  • 古书疑义举例补

    续补《古书疑义举例》的作品,详见“古书疑义举例五种”。

  • 诗经副墨

    八卷。明陈祖纂。祖字伯玉,武进(今属江苏省)人。生卒年不详。崇祯甲戌(1634)进士,官兵部主事。是书前列读书二十四观,次为通考,次为总论。每篇之前,皆并列《集传》、“小序”之文,而以《集传》居“小序

  • 绵竹县乡土志

    不分卷,清黄尚毅纂修。黄尚毅字仲生,邑人,举人。清末,蜀中各邑大都奉部令编纂乡土志,此篇亦其中之一。《绵竹县乡土志》光绪三十四年(1908)刻本不分卷。其分为三科:一曰历史,甲沿革,乙政绩,丙兵事,丁

  • 田表圣奏议

    一卷。宋田锡撰。田锡,字表圣,洪雅(今四川省洪雅县)人。太平兴国进士,累官谏议大夫,史馆修撰。田锡遇事敢言,不避权贵,他历事两朝,始终以谏诤为己任,曾经封疏五十三卷并全部焚烧,说:“直谏,臣职也。岂可

  • 二家诗选

    二卷。清王士祯(1634-1711)删录。王士祯生平见《古欢录》辞目。《二家诗选》即徐祯卿、高叔嗣二家之诗选。惟祯卿、叔嗣名列七子之中。士祯之诗,实沿其派。故合二人所作,简其精华,编为此集。祯卿诗多取

  • 孟有涯集

    十七卷。明孟洋(1483-1534)撰。孟洋,字望之,一字有涯,信阳(今河南信阳县)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除行人,选为监察御史。因劾张璁等下狱,谪桂林教授,迁汶上县知县,并升佥事参政,拜为

  • 道园学古录

    五十卷。元虞集(1272-1348)撰。集字伯生。崇仁(今属江西)人。从学于吴澄。累官至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文宗时受命与中书平章越世延等修《经世大典》。此集共四编:《在朝稿》二十卷,《应制稿》六卷,

  • 人物志

    三卷。三国时魏刘邵(约182-245)所撰。刘邵字孔才,广平邯郸(今河北邯郸市西南)人。建安中为太子舍人,黄初中转尚书郎、散骑侍郎,明帝时初任陈留太守,又诏为骑都尉,升迁散骑常侍。正始中,执经讲学,赐

  • 玉管照神局

    三卷。旧题南唐宋齐邱(生卒年不详)撰。宋齐邱,字超回,后改子嵩。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曾任殿直军判官、右司员外郎、同平章事等职,李璟封为楚国公。后获罪被废,自经而死。宋齐邱生当乱世,十分喜好术数,

  • 朱文端公藏书

    十三种,一百七十六卷卷首一卷附录一卷。清朱轼(详见《周易传义合订》)撰辑。十三种为《周易传义合订》十二卷、《春秋钞》十卷首一卷、《孝经注》一卷附《孝经三本管窥》三卷、《仪礼节略》十七卷图三卷、《大戴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