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北海经学七录

北海经学七录

十一卷。清孔广林(见《六艺论》辑。按此书即《郑志》,为《北海经学七录》第七种,后编入《通德遗书所见录》,为第十七种。《所见录》有嘉庆十八年(1813)孔氏后记,云:“岁在甲午(乾隆三十九年)辑《易注》、《书注》、《驳异义》、《针膏肓》、《发墨守》、《释废疾》、《郑志》》为《北海经学七录》。自是日积月累,前后共得十有八种。丁酉(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春,汇为一集,叙而录之,题曰《通德遗书所见录》,凡七十二卷。”乾隆四十五年(1780),余姚卢文弨《致葓谷书》(即孔葓谷)云:“令侄丛伯所辑《郑志》,极佳,在诸本中最有条理。且点划亦致不苟,几与相台岳氏所刻诸经相伯仲。”乾隆四十九年,卢文弨以此书一部赠吴骞,今犹载《拜经楼藏书题跋记》中。孔广林所辑此《郑志》,最早见于《后汉书·郑玄传》,云“门人相与撰玄答诸弟子问《五经》,依《论语》作《郑志》八篇。”《隋书·经籍志》著录《郑志》十一卷。题魏侍中郑小同撰。《两唐志》著录《郑志》九卷,不题撰人。唐刘知几《史通》云:“郑君卒后,其弟子追论师所著述,及应对时人,谓之《郑志》。”此书作者前后抵牾,当从本传及《史通》。清《四库提要》将本传和《隋志》结合起来。谓“追录之者诸弟子,编次成帙者则小同。《后汉书》原其始,《隋志》要其终”。可备一说。此书至宋《崇文总目》,始不著录,可知宋以后亡佚。《四库提要》著录《郑志》三卷,《补遗》一卷,不知何人所辑。以校库本,库本后出而不及孔本收采详备;孔本分录为卷,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各一卷,外加《杂问》一卷;各条下孔本俱注明出处。内中文字互有出入之处,当兼采他本合而观之。有乾隆甲午(1774)古俊楼校刊本,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

猜你喜欢

  • 田间易学

    十二卷。清钱澄之(1612-1694)撰。澄之原名秉镫,字钦光,自号田间老人。安徽桐城人。家世学易,明诸生,又曾经问道于黄道周。初撰一书,名为《易见》,因其避兵于闽地,失掉原本,后追忆其意撰一编,名为

  • 徐寿臧年谱

    一卷。清徐士燕(1819-?)编。士燕字谷孙,为谱主之子。谱主徐同柏(1775-1854),字寿臧,浙江嘉兴人。同柏是张廷济之甥,又师事廷济,共治金石之学,交往颇为亲近,著有《从古堂款识学》、《焦山周

  • 何子清先生遗文

    二卷。《附录》一卷。清何忠万(?-1880)撰。何忠万字子清,上元县(今江苏江宁)人。何忠万事亲孝,尝刲股和药,以疗母疾。然亦耆古绩学。与顺天府乡试后,侍父陕安道,署中佑治军书巡抚刘蓉重其才,力荐朝廷

  • 考工记考辨

    八卷。清王宗涑撰。宗涑字倬甫,嘉定(今上海嘉定县)人。博览群籍,深通小学,著有《声系图说》、《周五礼考辨》、《说文笺疏》等书。王氏自跋称:“乘车之图,多刻于碑石,初未有说。其图而兼说者,惟宋聂氏(崇义

  • 尚书大传疏证

    七卷。清皮锡瑞撰。本书卷首有夏敬序以及皮氏自序。皮氏所治为今文经学,所以本书多申伏以抑郑。虽然皮锡瑞采用的是陈寿祺的本子,但并不是全遵陈寿祺之说。本书征引广博,对于伏生之说多有发挥,亦能纠正一些郑玄旧

  • 塞语

    一卷。明尹耕撰。尹耕有《南泰纪略》已著录(详史部·杂史类)。此书作于嘉靖庚戌(1550),所言皆为捍御塞北之术,故曰《塞语》。主要内容为:边情、形势、城塞、乘塞、出塞、抽丁、官军户、练习、保马、民堡、

  • 博野尹太夫人年谱

    不分卷。清尹会一(1691-1748)编。会一字元孚,直隶博野(今属河北)人,雍正元年(1723年)进士,官至左副都御史。此谱为其母李氏(1667-1744)年谱,记李氏守节教子及随会一莅任各地恤灾、

  • 四书经义考辨沈存

    十六卷。清姚道辉撰。姚道辉字星槎,湖北孝感(今湖北孝感)人。是书前有曾维桢、刘定裕、萧道鹤、屠道彰诸序、道辉所作自序、凡例及阙里圣庙记,并附棂星门考辨,正棂星为灵星之误,甚确。书中有考有辨,考者考其实

  • 周礼疑义

    十九卷。清吴廷华(1682-1755)撰。廷华字仲林,一作中林,号东壁,康熙五十三年(1714)举人,官至福建海防同知。是书原为四十四卷,乃吴氏《三礼疑义》之第一部,今缺四至二十八卷。其体例首列经文,

  • 新校注古本西厢记

    六卷。明王骥德(?-约1623)撰。骥德字伯良、伯骏,号方诸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骥德精研音律,知名于世,为山阴徐渭弟子,曾为吴江沈璟撰《南曲谱》序,天启四年(1624)毛以燧跋骥德《曲律》称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