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劝学

劝学

二曰: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胃邪?”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猜你喜欢

  • 三国志后传

    十卷一百四十回。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余杂记,西蜀酉阳野史编次”,编者真实姓氏无考,所谓“陈寿史余杂记”亦是模仿《三国演义》而假托。该书是以讲史为名的长篇演义小说,故事接《三国演义》邓艾灭蜀,叙晋与十六国

  • 石西集

    八卷,附《崇礼堂诗》一卷。明汪子祜(约1573年前后在世)撰。汪子祜,字受夫,别号石西,湖南石门人。性喜为诗。其诗文自二十岁至七十岁,皆编年为集。后其元孙汪宗豫搜辑遗稿,由汪懋麟等编定为是编。是集有诗

  • 庸闲斋笔记

    八卷。清代陈其元(生卒年不详)撰。陈其元字子庄,官至江苏道元。此书以杂记掌故、旧事、考订史事、典制等为主要内容,其中记载的前人佚事及清代掌故有一定参考价值,另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古书版本评议、官制评议等

  • 傅恭堂祭仪未定稿

    二卷。清潘德舆(1785-1839)撰。德舆,字四农,一字彦辅,江苏山阳(今江苏省今淮安县)人。道光八年(1828)举人。博学工文章,其学以克己有耻为归,尤喜治经术。客游京师时,名甚显,后主讲阜宁观海

  • 贾阆仙

    一卷。清叶承宗(详见《孔方兄》)撰。《贾阆(一作浪)仙》是一折短剧,写中唐诗人贾岛吟诗之事。据叶承宗自记,此杂剧作于顺治二年(1645)除夕之日,尔后带着剧稿到南方,准备付梓,在兵乱中原稿遗失,后凭回

  • 诗考

    一卷。《诗地理考》六卷。王应麟(1223-1296)撰。王应麟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庆元府(路治在今浙江鄞县)人。南宋著名学者。淳祐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给事中。他学问广博,在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等方面都有

  • 六朝通鉴博议

    十卷,宋李焘(1115-1184)撰。李焘字仁甫,又字子真,号巽岩。南宋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绍兴年间进士,最初在川中任地方官多年,关心民瘼。后任内外官,主持修史时间最长,对当代典章制度颇为谙熟。后

  • 红豆村人诗稿

    十四卷。清袁树撰。袁树字豆村,号香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袁树为袁鸿之子,袁枚堂弟。乾隆年间进士,官至广东肇庆知府。袁树继承家学,专主性灵,作诗尤工香奁一体。袁枚在《随园诗话补遗》三认为

  • 说唐诗

    二十二卷。清徐增撰。徐增,字子能,长洲(今属广东)人。生卒年不详。有《说唐诗》、《重编灵隐寺志》等。是集为唐诗注解本。所录唐诗三百余首。一一推阐其意。徐增曾与金金人瑞(圣叹)游,故从人瑞评唐人律诗“无

  • 双峰山曹侯溪宝林传

    残存七卷。唐金陵沙门智矩(生卒年不详)集。《双峰山曹侯溪宝林传》一书,为人物传记体佛书,原共有十卷,现残存七卷。清代,日本常磐博士在其国内青莲院藏古写本中发现宝林传卷六,并将影印传世。与此同时,我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