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谬补缺切韵
五卷。唐王仁昫撰。王仁昫事迹史无专载,据本书序言及唐兰考证,大体可知他是唐中宗时人,一作王仁煦,字德温,曾官朝议郎,行衢州信安县尉。是书大约成于神龙二年(706年)。《刊谬补缺切韵》已散佚一千多年,近几十年才陆续发现三个唐人写本。第一种(简称“王一”),出自敦煌石室,被法国伯希和盗走,现藏巴黎国家图书馆,编号P2011。是本残损较甚,国内仅存显微胶卷,收藏于北京图书馆。刘半农所编《敦煌掇琐》、《十韵汇编》及姜亮夫所编《瀛涯敦煌韵辑》皆辑入该本。第二种(简称“王二”),是故宫所藏项子京跋本,称“内府本”。这是一个杂凑的本子,系统混杂。现有延光室照片本、唐兰手写影印本,《十韵汇编》辑入。第三种(简称“王三”),是1947年发现的全本,是本原藏故宫,有宋濂跋语,现有故宫博物院影印本。《王韵》卷首前有王仁昫序,谓“谨依《切韵》增加,亦各随韵注训”。后有陆法言原《切韵序》。标题下注云:“刊谬者谓刊正谬误,补缺者谓加字及训。”是书对《陆韵》谬误有所刊正,如“蕃,草盛。陆以为蕃屏,失”(平声二十一元)。书中标明刊正之处,据唐兰统计,共有十三条。《陆韵》没有义训的字,王氏亦加以补注,如《陆韵》“潸”、“绾”、“板”、“”等字只有切语,没有义训,《王韵》分别加以训释:“潸,悲涕”、“绾,系”、“板,薄木”、“,面赤”。《王韵》尚注意辨析文字形体,如指出“帽,亦作,本作冒”(效韵)、“择,或作”(昔韵)、“掷,古作摘”(昔韵)。《陆韵》对于本字俗体或体等往往不加分别,《王韵》则加以辨析。此外,《王韵》还增收约六千余字,共收一万八千余字。在分韵方面,《陆韵》“严”韵不立上、去两声韵目,《王韵》则增立上声“广”(案:广,音yán,非廣之简字)韵和去声“酽”韵。事实上,并不是“广”“酽”所代表的韵母在《陆韵》里不存在,而是《王韵》“广”“酽”两韵的字,《陆韵》分别寄存于“琰”韵与“艳”韵之中。《王韵》较《陆韵》多出两韵,全书共分一百九十五韵。增加两韵之外,《王韵》在分韵和韵序方面,与《陆韵》是相同的;反切亦很少改动。《王韵》还有一个特殊贡献,就是在韵目之下,分别注明《陆韵》分韵与五家韵书分韵的异同。这五家是吕静的《韵集》、夏侯咏的《四声韵略》、阳休之的《韵略》、李概(季节)的《音谱》、杜台卿的《韵略》。这些附注,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这几家韵书分韵的梗概,而且可以了解《切韵》与这几家韵书的关系,是很有价值的材料。关于《王韵》字数,“王三”卷四云:“右卷一万二千一十四字。二千三百卅二旧韵(《陆韵》所收韵字)。四千九十七训(《陆韵》义训)。三十五或(或体)亦(异体)、二文古(古字)、一文俗(俗体)。一千七十六补旧缺训(《王韵》所补义训)。一千二百四十六新加韵(《王韵》补收的韵字)。二千七百六十七训(《王韵》对补收韵字的训释)。三百九十三亦或,三十五正,卅三通俗,六文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