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祥记
十卷。南朝齐王琰(约454-?)撰。王琰字号不详,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幼年在交趾,从贤法师受五戒。还都。泰始末移居乌衣,曾游于江都、峡表,齐建元元年复还京师,卒年不详。王琰是佛教徒,据书前自序称:幼时从贤法师处得一座观世音菩萨金像,后金像常放光显灵,于是“循复其事,有感深怀,沿此征觌,缀成斯记”。谓之“冥祥”。此书所记皆善恶报应之事,旨在宣扬佛的灵异,劝导人们信奉佛教。是六朝志怪小说中“释氏辅教书”的代表作。在艺术手法上,《冥祥记》篇幅较长,语言简炼,情节离奇,叙事具体生动,较之以往志怪小说有很大跃进。书中有记隋唐人事,当系后人窜易,非王琰所作。此书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冥祥记》十卷,王琰撰。”两《唐志》同,唐以后不见著录。宋时唯有《太平广记》、《太平御览》、苏易简《文房四谱》征引,盖佚于南宋。《说郛》、《古今说部丛书》各有辑佚本,一卷。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其佚文一百三十一条与自序一篇,是目前较好的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