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魏秀仁(1818-1873)撰。魏秀仁字伯肫,一字子安,号眠鹤主人、眠鹤道人,又号咄咄道人、不悔道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自幼随父研习经史,二十八岁始中秀才,次年为举人,后屡试不第。曾入幕陕西、
三卷。宋洪皓撰。洪皓(1088-1155)字光弼,宋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政和进士。建炎三年(1129),以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出使金国。完颜宗翰(粘罕)迫使仕刘豫,皓不从。流放冷山,后又徙燕京
二十一卷。明凌迪知(详见《万姓统谱》)撰。本书以《文选》字句辑为二十七门。自谓在合并清江刘氏《类林》及眉山苏氏《双字类要》二书的基础上增减而成。
三卷。《附录》二卷。清李澄中(1629-1700)撰。作者生平见《白云村集》(辞目)。本集为赋一卷,文一卷,诗一卷,附《滇南集》一卷,《艮斋文选》一卷,其诗学习明朝后七子代表人物李攀龙,但观其集中作品
一卷,闻见录一卷、随手杂录一卷,宋王巩撰。生卒年不详。王巩字定国,自号清虚先生,莘县(今河北莘县)人。有才学,性豪迈,曾与苏轼友善。苏轼获罪,王巩亦被贬宾州。历官宗正丞。此三卷书,皆记东都旧闻杂事;《
①十五卷。晋杜预(详见《春秋经传集解》)撰。汉人治《春秋》经传亦重义例,如郑兴从刘歆受《左氏》学,刘歆命郑兴撰《条例》,其子郑众又有《春秋左氏传条例》,贾逵之父贾徽亦有《左氏条例》,颍容有《春秋释例》
一卷。清黄丕烈、顾广圻撰。顾广圻(1770-1839),字千里,号涧蘋,自号思适斋居士,又号无闷子,江苏元和(今苏州)人。早年丧父,家境不丰,且身弱多病,却苦读不懈。年届三十,补县诸生,后师从江声(1
八卷。《附录》一卷。明王洪(1380-1420)撰。王洪,字希范,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洪武三十年(1397)举进士。授行人,寻擢吏科给事中。以荐入翰林,由检讨历官修撰、侍讲。为《永
二十四卷。清王育(生卒年不详)撰。王育字石隐,号庄溪,太仓(今属江苏)人。与陈瑚(字确庵)、陆世仪(字桴亭)志同道合,明亡后隐居讲授,不改衣冠。此编按许书部首分韵编次,许氏说解悉仍原本。其论正逐义分疏
九卷。袁绍昂编。袁绍昂,生平不详。该馆曾经购入海源阁若干书籍,是为其馆藏书目。四部各列一卷,群经合刻、诸子合刻各置二部之首,除设石经外,依照《四库》的分类编排,顺序稍有变化。每书记书名、卷数、撰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