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义图解

六义图解

一卷。明王应电(其生平未详)撰。所谓六义,即六书。此书以图解的形式说明六义的相互关系与演进过程。其排列顺序是,先象形,次指事,次会意,次转注假借,次谐声。按六书之名,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释之者凡三家:(1)郑玄引郑众云:“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2)班固《汉书艺文志》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3)许慎《说文叙》谓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三说次第颇不相同,但后世学者大都以转注、假借系于谐声之后,而王氏则与众不同。《续修四库提要》云:“按文字起源,肇自象形,讫乎形声,而文字孳乳大备。文字既备,则转假二事寄居其后,于义何居?窃尝因文字演进之序考之,初民社会未有文字,表达言语惟赖绘画,渐进而至单纯之象形。夫形与声不能离乎意,则意实寓于形声之中矣。既制文字,或单形以见意,或复形以示意,是义由形生。许书所谓象形、指事、会意者,无宁谓以形衍。象形之术绌,必缘声以为用,先有音矣。择其声之相近者,引申缘傅以为称,文字以之孳乳,是谓假借。假借之法,困于专名,故数字之义共于一名,久之则混淆漫澶而文字坏。智者虑其久而莫之踪迹也,于是立转注一法,以声注形,形还注声,形声相益,而文字浸多,许书又谓之谐声。由是言之,转注假借二端,实文字由会意进至谐声之枢纽。应电此书,列转注假借于会意形声之间,其说似创,而理实精也。”(孙海波)是书见于元陶宗仪所辑《说郛》卷八十五。按:本书依《四库提要·经部小学类存目》著录《同文备考》八卷,附《声韵会通韵要粗释》二卷,题为“明王应电撰”,并谓“其学出于魏校”。而此王应电所撰《六义图解》却入于元陶宗仪所辑《说郛》中,题为“宋王应电撰”。然则历史上果有两个治小学的王应电吗?以《六义图解》考之,实出于明赵古则的《六书本义》、《六书相生诸图》。因此,《六义图解》入于《说郛》,大抵是重校《说郛》的明人陶珽所为,王应电绝非宋人。

猜你喜欢

  • 翰林记

    二十卷。明黄佐撰。黄佐(1490-1566),字才伯,号泰泉,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嘉靖初由庶吉士授编修。历任广西学政、南京国子监祭酒,累迁少詹事。学宗程朱,然不以聚徒讲学

  • 己任编

    八卷。清杨乘六(生卒年不详)辑,王汝谦补注。杨乘六字以行,又字云峰,湖州(今属浙江)人。著有《临证验舌法》、《潜村医案》等书。此书又名《医宗己任编》。书名取范仲淹名句“以天下为己任”之意。此书为丛书,

  • 中庸臆解

    一卷。清张承华(详见《大学臆解》)撰。是书原附《中庸补释》后。首为诸家异训分章解,次为首章解,又次为喜怒哀乐未发已发解,又次为中和解,又次为尊德性而道问学解。书中多推广阐明朱子之义。如《中庸》与《大学

  • 读史兵略续编

    十卷。清胡林翼撰。此书体例同《读史兵略》。因前编终于五代,故又作《续编》,述宋、元、明三朝兵事,取材于毕沅《续资治通鉴》和《明史》。此书有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上海图书集成印刷局铅印本,据莫友芝抄

  • 谷音

    二卷。元杜本(1276-1350)编。杜本字伯源,江西清江人。元武宗、文宗均召而不仕。惠宗时召为翰林学士,又称疾归。人称清碧先生。有《清江碧嶂集》,此集卷末有张榘跋称:右诗一卷,凡二十三人,无名者四人

  • 阳羡诸游稿

    一卷。明王世贞(1526-1590)撰。王世贞为明代诗人、作家、戏曲评论家。字元美,号凤州、弇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人。少有才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刑部主事,后累官至刑部尚书。王世贞为

  • 春秋三书

    三十二卷。明张溥(见《诗经注疏大全合纂》)撰。该书分《列国论》二十四卷、《四传断》七卷、《书法解》一卷,计三部分。书未完而张溥卒,张采续撰,将《诸传断》所未完之文公、襄公、僖公条补续,并为之刊行。无甚

  • 河图洛书同异考

    一卷。清冉觐祖撰。觐祖字永光,号蟫庵,中牟(今河南鹤壁市西)人,康熙年间进士,官至翰林院检讨。冉氏之学以朱子为宗,其对河图洛书的论述,均本于《易启蒙》。作者认为河图主互,洛书主对,河图下右之一与九,四

  • 易学节解

    五卷。清丁泽安撰。丁泽安字勉初,贵州贵阳人。作者认为对于周易的注释不能强为,能解则解。如果不能解却要任意穿凿,就会违背易旨,对周易研究毫无益处。因此丁氏专取诸家解易有未尽或没有解释者,节取注释。其书多

  • 周易晓义

    九卷。清唐一麟撰。唐一麟宜兴人。由贡生而官至江宁府学训导。此书成于乾隆十三年(1748)。大旨主于义理,与《本义》没有太大的异同,只是不取朱子卦变之说。《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