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元史

元史

二一〇卷。纪录元朝太祖至顺帝十四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宋濂(1310-1381)、王祎(1322-1373)主编。宋濂字景濂,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明初历史学家、文学家。洪武九年(1376),除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他辅助朱元璋有功,与刘基、叶琛、章谥并称为“四先生”。著有《宋学士文集》。王祎字子充,义乌(今浙江义乌)人,明初历史学家、文学家。拜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著有《王忠文公集》。因《元史》成书仓促,且出于众人之手,纰漏甚多,历来为学者们所非议。他们对《元史》的批评主要是:抄袭旧文,失于剪裁;内容重复,史实疏舛。因此,魏源《拟进呈〈元史新编〉表》认为《元史》“在诸史中,最为荒芜”。尽管《元史》存有上述缺点,但从史料的角度看,还是有很大的价值,因为《元史》的本纪部分,除顺帝一朝外,均是摘抄列朝实录而成,而元代实录今已亡佚。《元史》中志的部分,如《食货》、《选举》、《百官》、《兵》、《刑》等,主要采自元文宗时虞集主修的《经世大典》,该书详细记载了元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制等典章制度。可惜这部著作在明朝永乐年间即已散失,清初修《四库全书》时,已不可得见。只有少量内容零星地散见于《永乐大典》中,又因颠倒割裂,无法重编。这些不存或遗散的史料,幸赖《元史》将其内容保存下来。《元史》的列传,取材于元代官修的传记和元人的碑铭、墓志、行状、家传等。官修的传记已经不存,某些家传、墓志等也已不复存在。后人对这些人物的事迹只能通过《元史》才能了解。因此,列传部分也有不少值得重视的资料。前人指责《元史》成书草率,对原始资料多有摘抄,这是因为纂修者违反了封建史书的惯例,没有删去儒家学者认为不屑一提的史实。其实,反映元代一些重大社会内容的事件,恰恰因《元史》的这种编撰方法而被记载,保留下来。另外,作为史料来说,《元史》较多地保存了它所依据的原始资料的面貌,比经过大量加工润饰的正史更有价值。《元史》于洪武三年(1370)冬刻成,这个最早的版本被称为洪武刻本。嘉靖时南京国子监用洪武旧版重刷,补刊了损坏的版页,为南监本。从万历二十四年(1596)开始,北京国子监重刻《二十一史》,《元史》也在其中,为北监本。清代乾隆四年(1739),武英殿又仿北监本重刻《元史》,称为殿本。乾隆四十六年(1781),又重刊《元史》,并对书中译名进行了错误百出的妄改,是《元史》各种版本中最坏的一种。道光四年(1824),又对《元史》作了进一步改动,重新刊刻,这是道光本。193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百衲本《元史》,是以99卷残洪武本和南监本合配影印的,在各本中最接近洪武本的原貌,但其中有描修的错误。197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元史》的标点校勘本,以百衲本为底本,校对了北京图书馆藏原书、北京大学图书馆藏144卷残洪武本及其他版本,并参考前人成果,从而使许多史文的讹误倒脱得以校正,是目前最好的本子。《元史》书成后,曾有朱右作《元史拾遗》,解缙作《元史正误》,可惜今已不传。之后不断有人重修《元史》。先后成书的有明代胡粹中的《元史续编》,清代邵远平的《元史类编》,魏源的《元史新编》,洪钧的《元史译文证补》,曾廉的《元书》,民国以后有屠寄的《蒙兀儿史记》,柯绍忞的《新元史》等,但都不能取代《元史》的地位。

猜你喜欢

  • 周易参同契释疑

    见《周易参同契发挥》附。

  • 闲居草

    一卷。清董含(1626?-?)撰。董含,字阆石,一字榕庵,号莼乡赘客。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顺治十二年(1654)中举人,顺治十八年进士。官于吏部,后因奏销案被罢黜,终生未再为官。著有《艺葵草堂诗稿》

  • 杜律疏

    八卷。清纪容舒撰。纪容舒生平详见《唐韵考》辞目。本书共八卷。因纪容舒认为顾宸所撰《辟疆园杜诗注解》繁碎太甚,又多穿凿附会,故汰其芜杂,参以己意,以成是编。初名《杜诗详解》,后因所解皆为律诗,又字字句句

  • 宋遗民录

    一卷。此卷皆宋遗民诗词杂文,未知谁所编录。宋之故老,入元后多怀故国之思,作诗者众。所录仅谢翱、方风、纳新、李吟山、王学文、梁栋、林德旸、王炎午、黄溍、吴师道十人所作,已多挂漏。又溍及师道皆元臣,而纳新

  • 今雨楼诗存

    不分卷。清于宝之(生卒年不详)撰。于宝之字绍香,山东荣成人。曾官江苏多年,累荐至观察,是《诗存》卷首有杨琪光、熊有筠、孙葆田三序,均称其喜吟咏。诗多近体,词新语工,文采斐然,典重绚丽之中时有苍凉悲愤之

  • 韫山六种曲

    清朱凤森(1776-1831)撰。朱凤森,字韫山,广西临桂人。因字韫山故为此曲集名。嘉庆时进士。曾历任河南固始知县。邓显鹤《南村草堂文抄》中曾为立传,说他“于天文、舆地、兵法、河渠、水利、旁及艺术、方

  • 说文部目分韵

    一卷。清陈奂(1786-1863)撰。陈奂字倬云,号硕甫,江苏长洲(即今苏州)人。著有《毛诗传疏》、《毛诗音》、《毛诗说》、《毛诗传义类》、《郑氏笺考证》、《公羊仪礼考证》以及是书等。是书为便于初学检

  • 尚书小札

    二卷。清郭梦星撰。郭梦星字西恒,山东潍县人,晚清学者,以举人养亲不仕。郭梦星好读书,且随时做札记。本书对于《尚书》之今、古文不甚分别,但对于晚出的《古文尚书》也颇怀疑其伪。如郭梦星认为,《大禹谟》则是

  • 甲乙经

    见《针灸甲乙经》。

  • 香案牍

    一卷 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记》)撰。陈继儒曾自命隐士,居小昆山,而又周旋于官绅之间,又自称善于鉴别书画,然而又常常出错,受时人讥讽。陈继儒撰《香案牍》,书中叙述神仙故事,载录自轩辕以下七十二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