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俟后编

俟后编

六卷、补录 一卷、附录 一卷。明王敬臣(1513-1595)撰。王敬臣字以道,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岁贡生,受业于魏校。敬臣性至孝,其学以慎独为先,尤以标立门户为戒,乡人尊为少湖先生。万历十四年(1586),南京礼部尚书袁洪愈荐授国子监博士,辞不行,诏以所授官致仕。著有《俟后编》。此书六卷,其中经说一卷,论学一卷,论治一卷,诗文一卷,礼文疏节和便俗礼节共一卷,女诫一卷。补录一卷,是王敬臣的门人辑录的,所以其中多以先生相称,而刊本也题王敬臣所撰,此为校雠者之误。其经说卷中,论《易》之语,和王敬臣之为人颇为类似。论《尚书·洪范篇》而非《洛书》,也很有见地。论《诗》则认为三百篇为秦火之余,后人乃窜乱,是沿袭王柏之说,而不知其为谬。论《春秋》之语较为平允。其论《礼》只一条,认为王制出于史官。王敬臣主张学以立志为本,以慎独为宗。认为学者不可以单看虚明景象,参酌于朱熹、陆九渊之间。王敬臣所定《四礼》,大致以《朱子家礼》为蓝本,并参考于乡俗,属吕坤《四礼翼》之支流。补录一卷,颇为驳杂,如认为朱子误解格致不及阳明之说,且说朱子以后也曾自悔。又认为王守仁、陈献章均为理学之宗,王艮见道甚确。又认为庄子甚为高旷,如在圣门,则能成为曾点之流。老子比庄子更高一步等等。王敬臣之学本从于王守仁,以后才觉得其甚为虚无,便参以朱熹之学。补录所载,是为门人者过于尊崇其师,一字也不令散佚,掇拾旧论,而成此卷,但不知皆已被其师所弃矣。今传本少见。

猜你喜欢

  • 楚辞约注

    一卷。清高秋月、曹同春(生卒年皆不详)撰。高秋月,字素蟾,金坛(今江苏金坛)人。著有《庄子释意》。曹同春,字孟序,亦金坛人。康熙年间例贡。《楚辞约注》乃曹同春依高秋月旧注,辨其音义而写成。卷首有曹氏康

  • 宗子相集

    十五卷。明宗臣(1525-1560)撰。宗臣,字子相,扬州兴化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历刑部主事、吏部文选司、福建参政。官至提学副使。著有《宗子相集》。宗臣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

  • 毛诗述义

    一卷。隋刘炫撰,清马国翰辑。刘炫字光伯,河间景城(今河北沧州)人。生卒年不详。《隋书》及《北史》本传皆载牛弘曾在大业初年引炫修律历并纳言杨达举炫博学有文章,遂得以除太学博士,后以品卑去任。还家不久因盗

  • 离骚经九歌解义

    二卷。清李光地(1642-1718)撰。李光第,字晋卿,号厚庵,安溪(今福建安溪)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李氏笃信程朱理学,著有《榕村集》(四十卷),《周易通论》等。本书《四库存目》作《离骚经》

  • 辑佚书七种

    七卷。此书不著编者姓名,为旧钞本辑佚书。旧题为《庄进士所集书七种》,故有人认为它是庄存与所作。汉何休好《公羊》之学、著《左氏膏肓》、《穀梁废疾》、《公羊墨守》,郑玄分别予以辨驳,因而作《针箴膏肓》、《

  • 乾坤凿度

    《易纬》之一。已佚。撰者不详。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为二卷,分为上下二篇。上篇论四门四正,取象取物,以及卦爻蓍策之数。下篇说谓坤有十性,而且推及荡配、陵配,又杂引万形经、地形经,制灵经、蓍成经、含

  • 礼记刘氏音

    一卷。晋刘昌宗(详见《周礼音》)撰,清马国翰辑。此书见于《隋书·经籍志》,注云五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都没有其目,可见,此书在隋唐时已经散失。陆德明《经典释文》引有九条,又《集韵》

  • 尚书欧阳夏侯遗说考

    一卷。清陈乔枞撰。《汉书·儒林传》称,伏生授《尚书》于兒宽,欧阳,大、小夏侯之学皆出于兒宽。到宣帝时欧阳与大、小夏侯之学始立于学官。三家虽同出于一个源头,但却着很大的差异。此书所载三家遗说,一定是各书

  • 大般涅槃经游意

    一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大涅槃经游意》约成书于隋开皇仁寿年间(581-604)多取天台圆顿义释经。全篇共分六段,即:一大意,二宗旨,三释名,四辨体,五明用,六料简。大

  • 青溪文集

    十二卷。《续编》八卷。清程廷祚(1691-1767)撰。程廷祚初名默,字启生,别字绵庄,晚年自号青溪居士。上元(江苏南京)人。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科,因拒通关节而报罢。自此不应乡举。乾隆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