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佛教初学课本

佛教初学课本

一卷。清代居士杨文会(1837-1911)撰。杨文会,号仙山,安徽石埭县人。生逢清朝末年,经历过因太平天国运动的辗转迁移。面对时局的动荡,杨文会却专心学习音韵、历数、天文、地理、黄、老、庄、列等学问,以图济世拯民。后因得见深通佛学的王梅叔等人,加之他因病期间研究《大乘起信论》、《楞严经》,从而增强了他对佛经钻研的兴趣。杨文会的佛学思想,尤重视净土法门。他推崇明末四大师(莲池、紫柏、憨山、澫益),对佛学各宗及内外学说,带有浓厚的调和色彩。他常常表示“教宗贤首,行在弥陀”。他独尊贤首,对接近他的学人则因材施教。杨文会宏扬佛学四十年,对中国近代佛学的传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对佛教的弘扬,主要事迹有:第一,设立金陵刻经处,募款重刻藏经。第二,举办学校,培养弘法人材。于金陵刻经处设立祇洹精舍,招收僧俗学生十余人,由他亲自主讲佛学。他还创办了佛学研究会。第三,笔耕著书,传教后学。他的著作有《大宗地玄文本论略注》四卷,《佛教初学课本》并《注》各一卷,《十宗略说》一卷,《阴符》、《道德》、《庄》、《列》四经发隐各一卷,《论语》、《孟子》发隐各一卷,《等不等观杂录》八卷,《观经略论》一卷,《阐教编》一卷,均刻版印行。所著《佛教初学课本》一书,为佛学教科书,也是杨文会开办学校教育的佛学启蒙读物。该书以简炼的文笔,深入浅出的内容,阐述了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佛教基本教义和义理。并附有《注》一书,作为课本辅助材料,以资初学。该课本发挥了很好的启蒙作用。现见载版本有《清史·艺文志补编》。

猜你喜欢

  • 汉石经残字考

    一卷。清翁方纲(1733-1818)撰。方纲字正三,号覃溪,顺天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乾隆十七年进士。历任编修,右中允,侍读,侍讲,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粤、赣、鲁等省学政,国子监司业,内阁学士、鸿

  • 史载之方

    二卷。宋史堪(生卒年不详)撰。史堪,字载之,蜀(今四川)人。北宋政和进士。精医业,治病屡有奇验,为宋代医林高手。此书又名《指南方》。上卷中有论治伤寒证之四失,论辨深刻,足以针砭庸医。下卷中有治涎治痢之

  • 尧山堂偶隽

    七卷。明蒋一葵撰。蒋一葵,字仲舒,常州(今江苏)人。生卒年不详。著有《尧山堂外记》。此集共七卷。皆取前人比偶之文,自六朝迄宋、元,凡制诰、笺表、赋序、启札中名隽之句,及寻常应对俳语,次而录之。《四库全

  • 许君年表

    一卷。清陶方琦(1845-1884)撰。方琦字子珍,号兰当,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光绪进士,官至编修。治文字学,著有《淮南许注异同诂》、《字林考逸补本》等。《后汉书》无许慎生卒年月,清严可均《许君事迹

  • 荀勖笛律图注

    一卷。清徐养原(生平事迹见《管色考》条)撰。此书首录《晋书·律历志》所载荀勖校笛律,以下又录荀勖问协律中郎将列和笛律之辞。荀勖依典记用五声十二律还相为宫之法,制十二笛像。徐氏将其录出,予以剖析。书后附

  • 九经古义

    十六卷。清惠栋(详见《新本郑氏周易》)撰。此书所解,包括《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十经。其中《左传》六卷后更名《左传补注》刊

  • 物原

    一卷。明罗颀(生卒年不详)撰。罗颀字仪甫,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本书为更订宋高承《事物纪原》而作。全书共分十八门,共二百三十九条。《事物纪原》尚著明出典,而本书混众说而为一,舛误之处很多。如谓乌孙

  • 上池杂说

    一卷。明冯时可(生卒年不详)撰。冯时可字敏卿,号元成,华亭(今上海)人。隆庆年间进士,官至按察使。著有《众妙仙方》等。冯氏集诸家医论,于崇祯十七年(1644)撰成此书。此书为杂论医学之书,大旨偏重于温

  • 痧胀玉衡

    四卷。清郭志邃(生卒年不详)撰。郭志邃字右陶,檇李(今浙江嘉兴)人。此书专论痧证。痧证记载始于明末,但无专书。郭氏鉴于当时痧胀流行,乃集前人有关经验,于康熙十四年(1675)撰成此书。“痧”为天地间之

  • 水浒传

    各种刊本卷、回数不一,详见后。明高儒《百川书志》所录《水浒传》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郎瑛《七修类稿》和王道生《施耐庵墓志》所记略同。该书明、清诸刊本中,或题“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或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