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伤寒总病论

伤寒总病论

六卷。宋庞安时(1042-?)撰。庞安时,字安常,蕲水(今湖北省浠水县)人,自幼随父学医,博览《素问》、《难经》、《灵枢经》、《甲乙经》等书,尤精于《伤寒论》。庞安时多才多艺,曾与苏轼、黄庭坚等著名文人交游,而医名甚著,倾倒淮南。庞安时曾撰有《难经辨》、《主对集》、《本草补遗》等,此三书均已失传,唯存《伤寒总病论》一书。此书成于元符三年(1100),有黄庭坚序、苏轼回帖各一。卷一首列叙论一篇,阐述了作者的学术思想,认为治伤寒主要应从病因入手,并结合体质、地理、气候等进行探讨;然后阐述六经诸证。卷二阐述汗、下、水、吐、灸、火、温等疗法适应与禁忌诸证。卷三论结胸、痞气、阴阳毒、狐惑、百合及痓、湿、暍等伤寒杂证。卷四论暑病、时行、寒疫、斑痘等证。卷五论天行温病诸证及小儿伤寒证等。卷六为伤寒杂方,妊娠杂方,伤寒刺法,伤寒、热病、温病死生候,差后禁忌等,并解仲景脉说、解华佗内外实说、辨论、上苏子瞻端明辨伤寒论书。书中内容不仅限于伤寒,还论及温病,又及内、妇、儿科诸证。有论有方,随证施治。书中特别将颇具流行性、传染性的温病与一般广义的伤寒加以区别,主张二病分治。此书对温毒五大证的治法遣方富有特色,为后世所重。此书博采传统典籍精华,对《伤寒论》加以补充发挥,实为研究《伤寒论》的一部重要著作。此书后附《伤寒论音训》一卷,《修治药法》一卷,均为庞安时门人董炳编。有黄丕烈藏宋刊本,清道光三年(1823)黄丕烈士礼居仿宋刊本,1956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198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点校本。

猜你喜欢

  • 小楼吟稿

    一卷。清谢方端撰。谢方端,字小楼,生卒年不详。广东阳春人,谢仲埙之女,贡生刘宗衍之妻。此书有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重刊本。荔阴书屋有藏版,前有李调元原序,姜自驹刻书序,冯敏昌撰作者小传。

  • 天壤阁杂记

    一卷。清王懿荣撰。王懿荣(1845-1900),字廉生,山东福山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翰林院编修,官至祭酒。光绪七年(1881)到长安(今西安),得剑一,鸟书,如花如字,为天下第一。光绪二十五

  • 支离子集

    一卷。宋黄希旦(?-1074)撰。希旦字姬仲,自号支离子,一名晞。为北宋时道士。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熙宁中尝召至京师,典太乙宫事。后病卒,其徒传为仙去此集又名《竹堂集》,为淳祐九年(1249)九龙观

  • 柳塘诗集

    十二卷。清吴祖修(约1671年前后在世)撰。吴祖修,字慎思。江苏吴江人。本集是其子吴大庚编纂,后有大庚跋。称祖修在时,曾版行五七言古诗,已而悔之,谓诗当以编年为次,不当分体。今所编诗十二卷,其本出自祖

  • 泊水斋文钞

    三卷。明张慎言(1578-1646)撰。张慎言,字金铭,号藐山。亦称藐姑,山西阳城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崇祯时官南京吏部尚书。《千顷堂书目》作号藐姑,疑其自号藐姑山人,而称者各省其文。事迹

  • 依归草初刻

    十卷。《二刻》。二卷。《遗文》,一卷。清张符骧(1663-1727)撰。张符骧字良御,号海房。海陵(今江苏泰州)人,康熙进士。官庶吉士,太史。学识渊博,对诗学功力尤深。生平笃信程朱学说。著有《依归草》

  • 四书改错改

    四十卷。清程仲威撰。仲威安徽黟县(今安徽黟县)人。是书首录光绪二十年(1900)六月上谕。次仲威自序二首。序后又有余论,次例言十则,所反驳凡四百余条,他未尽驳者,特以其本于旧法而存之,意以为毛氏无一字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疏

    二卷。唐代释智俨撰。释智俨生平事迹详见《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记》条。此略疏首先以五门分别,即教典所出,藏摄分齐,所诠宗趣能诠教体、释经题目和分文解释。所释元魏菩提留支译《金刚般若经。科判甚细,足见作者心

  • 左传浅说

    二卷。清皮锡瑞(详见《尚书大传疏征》)撰。作者治学侧重今文经学,站在今文经学家的立场上,对《左传》及杜预注提出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左传》不解经,并批评杜预等人以邪说诬《春秋》。但作者也不全盘否定《左

  • 东家杂记

    二卷。宋孔传撰。孔传为孔子第四十七世孙,初名若古,字世文,兖州仙源(今山东曲阜东北)人。高宗初南渡,流寓衢州(今属浙江),官至右朝议大夫、知抚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封爵仙源县开国男。卒年75岁,时间不